(尋味中華丨非遺)凡有華人處 皆能話包公
中新社合肥8月3日電 題:凡有華人處 皆能話包公
中新社記者 趙強
盛夏時節(jié),合肥包公園的蓮池碧波蕩漾,朵朵蓮花肆意綻放。每年暑期,這片包公桑梓地的文化地標:都會迎來一批批特殊的訪客,華裔青少年與臺胞青年等穿梭其間,在蓮香中傾聽那些跨越千年的包公故事。
“來安徽前,我只知黃山與文房四寶?!迸_灣臺北大學學生張友嘉的首次安徽之旅,因包公園而變得立體。在聆聽包公故事后,這位臺灣青年眼中的“包青天”,從模糊的歷史符號變得有血有肉。

這樣的共鳴,在兩岸同胞間早已扎根。北宋名臣包拯以廉潔公正、鐵面無私聞名,其故事經(jīng)口述、戲曲、文字等形式流傳千年。2021年,包公故事入選中國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20世紀90年代,臺灣電視劇《包青天》風靡兩岸,讓“包青天熱”席卷華人世界,更讓合肥這一包公故里與臺灣的文化聯(lián)結(jié)愈發(fā)緊密。
“那時晚八點檔,全臺灣多少人守著看《包青天》。”在合肥生活12年的臺灣國學教授朱榮智記憶猶新。如今臺灣云林、彰化、臺北等地的包公廟,與合肥的包公園遙相呼應,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鮮活注腳。
“這份文化引力,隨時光延伸至更廣闊的華人世界?!卑不帐∥氖费芯筐^特約研究員夏冬波認為,包公形象隨時代“層累地”豐富,其文化影響力早已超越時空——明代鄭和下西洋時,包公之名便隨船隊遠播,史籍中“雖海外雜國莫不知其名而敬慕之”的記載,見證其早期的跨文化傳播。

明清以降,隨著華人足跡遍布東南亞,包公故事亦在異國生根。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包公廟,承載著當?shù)厝A人對“公正”的集體向往;緬甸曼德勒的華人社區(qū)里,《鍘美案》《三口鍘》等故事是長輩們口耳相傳的德育教材,《包青天》系列劇集更通過電視熒幕走進尋常百姓家。
“學生們會主動在中文演講比賽里講包公故事?!痹诰挼槁吕湛捉虒W校任教九年的華裔第三代武紹云,深切感受到這種文化浸潤。她正計劃開發(fā)中英雙語繪本、動畫短片等教學資源,讓“公平正義”的種子在學生們心中更好扎根。
這份跨越海峽的文化追尋,在學者群體中尤為動人。從事包公研究近30年的臺灣世新大學退休教授丁肇琴,與包公的緣分始于1995年的博士論文?!袄蠋熣f,包公對華人世界影響太大,值得深入研究。”于是她踏足大陸,在包公故里與任職地尋訪,得大陸學界前輩鼎力相助。

“包公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卑不瞻芯恐行闹魅卧S高彬的話,道出這份文化認同的根源——剛正不阿、愛民如子的精神內(nèi)核,早已超越地域與時代,成為海內(nèi)外華人共同的精神標識。
從合肥蓮池到臺灣廟宇,從東南亞祠堂到海外華文課堂,包公故事正以多元形式續(xù)寫“凡有華人處,皆能話包公”的傳奇。(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03日 19:46:43
- 2025年08月03日 19:46:09
- 2025年08月03日 19:44:59
- 2025年08月03日 19:28:24
- 2025年08月03日 17:25:25
- 2025年08月03日 16:31:45
- 2025年08月03日 15:44:10
- 2025年08月03日 15:35:30
- 2025年08月03日 15:32:07
- 2025年08月03日 14: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