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海豹的歌聲像什么?國際最新研究稱更接近兒歌而非古典樂
中新網北京8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fā)表一篇動物行為研究論文認為,豹海豹(Hydrurga leptonyx)的歌聲結構在可預測性上更類似兒歌而非古典樂。其研究表明,這種歌聲結構或有助于防止個體豹海豹的“信號”在傳播中減弱。
該論文介紹,由于雄性豹海豹在夏季獨居且分布分散,它們演化出長距離的聲音呼叫,這些呼叫傾向于使用一個較小的“音素庫”來確保在長距離傳播時仍可被識別。這些呼叫有類似音樂的結構,并且在可預測性和隨機性上各有不同。

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Lucinda E. H. Chambers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分析了豹海豹呼叫的音頻記錄,這些音頻錄制于1992-1994年以及1997-1998年間11月至1月的南極東部戴維斯海沿岸地區(qū)。他們從這些錄音中識別出5種不同的呼叫(或“音符”):高雙顫音、中單顫音、低下降顫音、低雙顫音,以及帶有低單顫音的呼嘯聲。
這些顫音構成豹海豹歌曲的旋律,并根據(jù)其可預測性作出評分,這使研究者能將豹海豹歌聲的隨機性與《金曲集》中39首兒歌作比較,分數(shù)越高表明可預測性越低。結果顯示,26只豹海豹的可預測性分數(shù)估計值在0.63-1.38,相比之下,兒歌的平均可預測分數(shù)在0.82。
論文作者提出,豹海豹的歌聲比披頭士的音樂(評分范圍為2.12-3.31)或古典作曲家如莫扎特(評分范圍為3.03-4.84)更受限且更可預測。他們認為,豹海豹叫聲的序列結構可能含有個體的身份信息,這一特征此前曾在抹香鯨中被觀察到。(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01日 16:12:30
- 2025年08月01日 15:14:40
- 2025年08月01日 14:51:48
- 2025年08月01日 14:46:22
- 2025年08月01日 13:56:05
- 2025年08月01日 12:17:37
- 2025年08月01日 10:32:02
- 2025年08月01日 09:36:23
- 2025年08月01日 07:18:52
- 2025年08月01日 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