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權發(fā)布丨2024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
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7日發(fā)表《2024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全文如下:
2024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25年8月
目錄
序言
一、美式民主:金權游戲的狂歡
二、民生福祉:底層民眾的掙扎
三、種族主義:少數族裔的枷鎖
四、脆弱群體:婦女兒童的無助
五、致命旅途:無證移民的悲歌
六、美式霸權:他國人權的夢魘
結語
序言
Foreword
2024年是備受關注的美國政治選舉之年,在政黨爭斗、社會撕裂的圖景中,美國人權的真實狀況得到集中檢視。
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美國經濟和社會不平等日益惡化。通貨膨脹對中低收入家庭造成災難性沖擊。4000多萬人生活貧困,超過70萬人無家可歸,13.5%的家庭面臨食物短缺問題,1380萬兒童生活在三餐不繼的家庭。超過10萬人因藥物濫用死亡,昂貴低效的醫(yī)療和保險體系觸發(fā)眾怒。槍支暴力致死人數居高不下,1400多名兒童死于槍擊。1300多人死于警察暴力執(zhí)法。
弱勢群體深陷困厄處境,權利持續(xù)遭受踐踏。美國橫跨一個半世紀的寄宿學校實為煉獄,已發(fā)現3100多名印第安原住民兒童死于其間。系統(tǒng)性種族歧視在執(zhí)法司法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無處不在,非洲裔被警察槍殺的概率是白人的3倍,在所有被判處終身監(jiān)禁不得假釋的兒童中61%是非洲裔。約40%的職業(yè)女性在職業(yè)生涯中遭受過性騷擾,11個州的家庭暴力發(fā)生率超過40%,500萬婦女生活在沒有產科服務的地區(qū)。非法雇傭童工數量激增至幾十年來最高水平,當權者卻放寬限制為剝削兒童大開方便之門。南部邊境地區(qū)移民死亡人數持續(xù)攀升。得克薩斯州埃爾帕索地區(qū)死亡移民人數從2022年的72人飆升至2024年的168人。許多移民拘留設施成為濫施酷刑的“黑牢”。
面對美國存在的諸多人權問題,兩黨政客在競選中閃爍其詞、避而不談實質解決方案。針對社會民生議題避實就虛,將少數人私利凌駕于多數人福祉之上;圍繞種族、性別議題挑撥離間,以群體性爭斗掩蓋結構性矛盾;利用移民議題相互攻訐,借污名化敘事博眼球搶選票。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政治操弄中,美國人民的權利被異化為政客攫取權力的工具。
美國國內政治博弈產生溢出效應,加劇地區(qū)沖突、釀成人道主義災難。新一輪巴以沖突造成十幾萬人死傷,加沙地帶約90%的民眾流離失所。美國濫施單邊制裁,對全球數十億人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超過60%的低收入國家遭受經濟懲罰。美國無視聯(lián)合國大會連續(xù)32年壓倒性多數通過的決議,繼續(xù)維持對古巴的經濟、商業(yè)和金融封鎖。關塔那摩監(jiān)獄的酷刑體制至今仍在延續(xù),各種殘忍手段令人發(fā)指。
一、美式民主:金權游戲的狂歡
American Democracy: Carnival of
Money Power Games
2024年原本是美國公民行使政治權利的關鍵一年,但在現實中,金錢操控政治,政治綁架司法,選舉規(guī)則壓制選民,政治暴力事件頻發(fā),大多數民眾對美式民主深感失望。
金錢操控美國政治。金錢是美國政治的母乳,而選舉過程恰恰是金錢控制美國政治的命門所在。根據美國金錢政治研究機構“公開的秘密(Open Secrets)”網站發(fā)布的數據,2024年大選周期的總開銷超過159億美元,再次刷新了美國政治競選“燒錢”的紀錄。(注1)在這些競選經費當中,超過77億美元來自“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而近14億美元來自更不受控制的所謂“混合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這些委員會都處于美國現行競選法律無法有效規(guī)制的“灰色地帶”,直接為金錢操控政治打開了暢行通道。(注2)隱藏在巨額金錢政治幕后的操縱者事實上是謀求自身私利最大化的金主。這些人通過金錢肆意操控美國政治的基本邏輯與實際運作。在2024年大選期間,至少有135位號稱躋身于“十億美元俱樂部”的美國富豪分別公開支持了兩黨總統(tǒng)候選人。從公開數據看,兩黨總統(tǒng)候選人在競選期間得到的來自單一金主的最高捐款數額已過億美元,數千萬美元已算不上是“大數字”。(注3)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網站2024年7月10日發(fā)表專欄作家貝倫·費爾南德斯(Belen Fernandes)撰寫的評論文章稱,“在被委婉地稱作‘民主制度’的無恥寡頭政治體制下,美國捐贈階級擁有的權力和影響力過大”,“寡頭操控已經成為美國‘政治風景’中司空見慣的一環(huán)”?!懊绹畬儆诮鹬?、來自金主、服務于金主。”(注4)
選區(qū)重劃玩弄民意。美國兩黨通過極度扭曲的選區(qū)劃分,挖空心思設計有利于本黨勝選的選民結構,肆無忌憚地將政黨利益凌駕于選民權利之上。在2020年最新一次人口普查之后,兩黨都推動了追求本黨私利的極端激進的選區(qū)重劃,對國會議員競選產生了明顯影響。(注5)以黨爭為核心的選區(qū)重劃也引發(fā)了司法爭議。截至2024年9月30日,美國各地圍繞選區(qū)重劃方案已引發(fā)了84起訴訟,絕大部分訴求都是要求修改最初在單一政黨控制下繪制的選區(qū)劃分地圖,其中48起直接涉及針對種族歧視的指控。(注6)2024年5月,聯(lián)邦最高法院以6比3的判決結果,推翻了下級法院作出的認定南卡羅來納州選區(qū)重劃方案壓制非洲裔選民投票權利的裁決,事實上支持了壓制選民的政治行為。三位持反對意見的大法官認為,聯(lián)邦最高法院的判決具有毀滅性影響,大法官埃琳娜·卡根(Elena Kagan)表示:“在選舉領域‘普遍存在的丑陋種族歧視模式’長期盛行?!?注7)
選舉規(guī)則壓制選民投票權利。南部貧困法律中心(Southern Poverty Law Center)網站2024年12月1日報道,2020年以來,已有24個州通過了壓制選民的限制性法案,17個州通過了新的或更嚴格的選民身份證法。(注8)這些法律在選民身份證明、郵寄投票等方面規(guī)定了過于繁瑣的限制性要求,對老年人、少數族裔、殘疾人、低收入選民和學生的影響尤為嚴重。(注9)根據投票騎士組織(Vote Riders)的研究,美國有色人種公民缺乏投票所需身份證件的可能性接近白人的4倍。許多符合資格的選民無論政治派別如何,都會因為不了解他們居住地的選民身份證法而無法行使選舉權。(注10)布倫南司法中心(Brennan Center for Justice)2024年11月19日發(fā)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印第安原住民的投票率歷來是所有群體中最低的,但美國政府始終未采取行動改善他們的投票條件,導致其行使選舉權的機會被普遍剝奪。(注11)
極端政治暴力事件頻發(fā)。長期的兩黨政治惡斗,形成否決政治,并進一步激化為針對個人的政治暴力。兩黨政客不斷煽動仇恨和敵意,激發(fā)極端行為,“政治暴力在美國已經成為了新常態(tài)”。(注12)路透社2024年10月21日報道,自2021年1月6日“沖擊國會山事件”以來,美國已發(fā)生300多起政治暴力事件。2024年大選期間,兩黨總統(tǒng)候選人及其團隊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政治暴力。2024年7月13日和9月15日,特朗普先后兩次遭遇未遂刺殺;亞利桑那民主黨總統(tǒng)競選辦公室9月23日也發(fā)生了槍擊事件。(注13)美國感恩節(jié)(11月28日)前后,多名民主黨國會議員遭到炸彈威脅,特朗普提名的一些內閣和聯(lián)邦官員人選也遭到炸彈威脅。(注14)
民眾對美式民主失望至極。根據《紐約時報》和錫耶納學院2024年10月28日的調查數據,幾乎一半的選民對美國政治體制的成效表示懷疑,62%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政府主要為精英階層而非普通民眾服務。(注15)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數據顯示,41%的美國人曾經相信的“美國夢”已經破滅,60%的18至29歲年輕人認為“美國夢”已無法實現甚至從未實現過。(注16)美國貝茨學院學者泰勒·哈勃(Tyler Austin Harper)2024年11月6日發(fā)表文章稱,“美國政治體系已經從根本上崩潰了”,兩黨代表著特殊利益集團的利益,“甚至毫不掩飾對選民需求的漠視”。絕大多數選民認為美國正走在錯誤的道路上;近80%的人表示,大選并沒有讓他們?yōu)槊绹械津湴痢?注17)
二、民生福祉:底層民眾的掙扎
Social Welfare: Wriggling of Grassroots
高通脹加劇貧富鴻溝,中低收入家庭遭受災難性沖擊,無家可歸者人數再創(chuàng)新高。醫(yī)療和保險體系昂貴低效觸發(fā)眾怒,藥物濫用危害民眾健康。槍支暴力威脅生命安全,警察濫用暴力草菅人命,監(jiān)獄囚犯遭受虐待。
貧富鴻溝凸顯“兩個美國”。美國的收入和財富不平等比其他發(fā)達國家高得多,而且持續(xù)加劇。(注18)全球統(tǒng)計數據庫(Statista)2024年9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貧困率再次上升,貧困人口比例上升至12.9%。(注19)美聯(lián)儲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財富排名前10%的家庭擁有美國家庭總財富的67%,而財富排名后50%的家庭只擁有美國家庭總財富的2.5%,前者的平均財富擁有量是后者的1353倍。受教育程度不平等維持著貧困代際傳遞,形成惡性循環(huán)。例如,家長沒有接受過高中教育的美國家庭財富,僅為家長接受過四年制大學教育的家庭財富的9%。(注20)美國最富有的10%的家庭擁有約80%的股票市值。(注21)美國已分裂為少數富人階層和大多數中下階層的“兩個美國”。
低收入家庭遭受災難性沖擊。2024年美國通貨膨脹率高位波動,物價和利率水平持續(xù)高企,嚴重沖擊普通民眾的生活,許多人的債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注22)美國信用卡債務總額在2024年第二季度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1.14萬億美元。(注23)低收入美國家庭不得不削減在可自由支配物品上的支出,貸款違約比例上升至約十年來的最高水平。(注24)2023年,美國有13.5%的家庭陷入食物短缺的窘境,高于2022年的12.8%,其中有1380萬兒童生活在三餐不繼的家庭。(注25)
無家可歸者被逼入絕境。美國住房和城市發(fā)展部2024年發(fā)布的年度報告顯示,美國無家可歸者人數達到77.18萬,即每1萬人中約有23人無家可歸,比2023年同期增加18.1%,這是自2007年開始此項統(tǒng)計以來的最大增幅。(注26)越來越多的有體面工作的上班族,出于各種原因淪為新的無家可歸者。(注27)雪上加霜的是,聯(lián)邦最高法院在2024年7月作出裁決,支持對露宿街頭的無家可歸者處以罰款、逮捕或監(jiān)禁。(注28)占美國無家可歸者總數近一半的加利福尼亞州,下令在全州范圍內拆除無家可歸者營地。(注29)洛杉磯無家可歸者比有住房者受到傳喚或逮捕的可能性高出79倍,被關進監(jiān)獄的可能性高出27倍。(注30)
政商共謀導致藥物濫用和毒品危機。美國緝毒署署長安妮·米爾格拉姆(Anne Milgram)認為,“美國面臨有史以來最危險和最致命的毒品危機?!?注31)過去幾年,美國合成阿片類藥物(例如芬太尼)和興奮劑(例如可卡因和甲基苯丙胺)的過量用藥情況持續(xù)上升。2023年美國發(fā)生105007例藥物過量死亡,其中35歲至44歲成年人的藥物過量死亡率最高。(注32)美國大麻行業(yè)已成為全國性行業(yè),2024年零售銷售額超過320億美元。(注33)《2023年美國藥物使用和健康調查報告》顯示,當年約有6180萬12歲以上的美國人使用大麻;近900萬美國人濫用阿片類藥物,“阿片類藥物已成為美國大眾的麻醉劑”。(注34)美國制藥巨頭們?yōu)槟怖垓_性地推廣阿片類藥物的使用,并且千方百計逃避索賠追責。(注35)美國醫(yī)藥利益集團還加大政策游說力度,2007年以來每年游說投入都超過2億美元,2023年更是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近4億美元。(注36)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在批準和標示新鎮(zhèn)痛藥時,履職不力監(jiān)管失敗。(注37)利益綁架、政商共謀、監(jiān)管失職是美國藥物濫用和毒品危機的禍亂之源。
失敗醫(yī)療保險體系觸發(fā)眾怒。過度市場化和高壟斷化推高醫(yī)藥價格,利益集團綁架政策制定,多系統(tǒng)行政運行成本過高,這些因素導致美國醫(yī)療保健費用螺旋式上漲。美國人均醫(yī)療支出從2000年的7908美元上升至2023年的14570美元。英聯(lián)邦基金(The Commonwealth Fund)2024年9月發(fā)布的報告《鏡鑒2024:失敗的美國醫(yī)療系統(tǒng)》顯示,在10個高收入國家中美國醫(yī)療資金支出最多且持續(xù)上升,但表現最差,是唯一一個未提供全民醫(yī)療保健的國家,人均預期壽命最低。高額的自付支出和初級保健的缺乏等,導致2023年有35%的美國成年人要么缺乏充足的醫(yī)療保障,要么因為保險不足以支付全部醫(yī)療費用而放棄治療,另有9%的美國人完全沒有被健康保險所覆蓋。很多人因難以負擔基本的醫(yī)療保健費用無力就醫(yī),一生中不得不忍受各種病痛。(注38)美國醫(yī)療保險公司以“延遲、拒絕和不支付”等手段對付投保者,大批中低收入病人因為醫(yī)療債務而破產。(注39)2024年12月4日,美國保險巨頭“聯(lián)合醫(yī)療”首席執(zhí)行官布萊恩·湯普森(Brian Thompson)遭遇槍殺,在槍擊現場發(fā)現的彈藥上寫著“延遲”“否認”“不支付”等用來描述保險公司如何逃避索賠的詞語。這一事件再次點燃了美國公眾對醫(yī)保公司的憤怒情緒。(注40)
大規(guī)模槍擊案頻發(fā)。美國政府無法保護人民免受槍支濫用帶來的經常性暴力。K-12學校槍擊案數據庫(K-12 School Shooting Database)網站顯示,近年來,校園槍擊事件和相關受害者人數顯著增加。(注41)“槍支暴力檔案(Gun Violence Archive)”網站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有4萬多人死于槍擊,發(fā)生大規(guī)模槍擊事件503起,發(fā)生校園槍擊案45起,其中32起發(fā)生在中小學。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郡每10萬名兒童中就有10.8至14.6名兇殺案受害者,其中絕大部分受害者死于槍擊。(注42)2024年3月,賓夕法尼亞州的一項調查發(fā)現,近一半的家長更擔心孩子在學校遭遇槍支暴力,而不是擔心孩子“學業(yè)落后”。(注43)
警察執(zhí)法濫用暴力。根據美國“警察暴力地圖(Mapping Police Violence)”網站的數據,美國警察每年至少對30萬人使用暴力,其中約10萬人受傷。2013年以來,警察暴力執(zhí)法致死人數持續(xù)攀升。2024年,美國警察共射殺1361人。(注44)美國人權活動人士塔瑪拉·希爾(Tamara Hill)發(fā)表文章指出:“美國的暴力文化早已滲入執(zhí)法部門的骨髓之中,而有罪不罰現象更加劇了警察暴力。在美國,由于問責標準過于寬松,執(zhí)法部門和刑事懲罰體系經常傷害平民而不用承擔后果。”(注45)
監(jiān)獄囚犯遭受虐待。美國人口不到世界人口的5%,而全世界被囚禁的人口中有近四成被關押在美國監(jiān)獄。2024年美國的各種監(jiān)獄中關押著約190萬名犯人,每176名美國人中就有1人被關在監(jiān)獄里。(注46)更為夸張的是,在美國至少有四分之一進過監(jiān)獄的人會在被釋放的當年再次被捕入獄。(注47)《洛杉磯時報》網站2024年9月4日報道,在過去兩年中,被關押在兩所監(jiān)獄的數十名婦女對懲教部門提起了多次訴訟,指控監(jiān)獄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對她們進行性騷擾、猥褻和強奸。然而,監(jiān)獄性虐待數據顯示,盡管有數百起投訴,但懲教人員幾乎未受到任何紀律處分后果。(注48)合眾國際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網站2024年10月1日報道,美國司法部表示,佐治亞州監(jiān)獄違反了美國憲法第八修正案的規(guī)定,將囚犯置于“恐怖、不人道”的環(huán)境中。(注49)
三、種族主義:少數族裔的枷鎖
Racism: Shackles of Minorities
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當代形式種族主義問題特別報告員指出,人們將美國的種族主義描述成“存在于呼吸的空氣中”,并“從搖籃到墳墓”持續(xù)存在。(注50)種族歧視言論肆意橫行,司法體系形成全鏈條種族歧視,少數族裔在工作、生活中長期遭受廣泛歧視和排斥,環(huán)境種族主義引發(fā)新的關切,種族歧視借助人工智能得以固化并以更隱蔽的形式傳播。
種族歧視言論大行其道。煽動種族歧視成為美國政治競選攻防的重要手段。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 NBC)網站2024年10月28日報道,在2024年美國總統(tǒng)競選集會上,助選嘉賓發(fā)表了一系列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粗俗言論,抹黑非洲裔和拉美裔。(注51)2024年總統(tǒng)大選落幕之際,美國多地非洲裔都收到了種族歧視短信,告知他們被選中去最近的種植園采摘棉花。一則被披露的短信寫道,“我們的奴隸主管(Executive Slaves)會開一輛棕色面包車來接你,進入種植園之后,要準備好接受搜查?!?注52)
系統(tǒng)性種族歧視籠罩執(zhí)法司法體系。美國律師協(xié)會和斯坦福大學2024年6月發(fā)布的報告《刑事法律系統(tǒng)中的偏見》指出,美國的種族偏見存在于逮捕、保釋、指控、判刑等刑事程序的各個階段。與違法情節(jié)相似的白人相比,非洲裔和拉美裔更容易被警察逮捕,受到更多的審前拘留和更嚴厲的刑罰。在涉及輕微的交通、毒品和財產犯罪時,種族差別對待尤為明顯。(注53)種族歧視更突出體現在警察暴力執(zhí)法中。在有記錄的美國警察暴力致死事件中,非洲裔的遇害率是白人的3倍,印第安原住民的遇害率是白人的2.2倍,拉美裔的遇害率是白人的1.3倍。(注54)美國司法部調查報告指出,密西西比州列克星敦警察局“建立了一個可以讓警察肆意違法的體系”,這個約76%居民是非洲裔的鄉(xiāng)村小鎮(zhèn),存在著令人震驚的種族歧視性執(zhí)法和騷擾現象。(注55)美國司法部的調查報告發(fā)現,田納西州孟菲斯市警察局過度使用武力,歧視性對待非洲裔美國人,特別體現在兒童身上。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該地因違反宵禁或游蕩規(guī)定而被捕的非洲裔兒童有180名,而白人兒童只有4名;因擾亂治安而被捕的非洲裔兒童有120名,而白人兒童只有1名。(注56)布倫南司法中心網站2024年12月10日報道,美國聯(lián)邦司法機構針對某些聯(lián)邦罪行所作的判決,在死刑的適用上存在種族差異。在得克薩斯州,聯(lián)邦審判中非洲裔被判處死刑的可能性是其他族裔的16倍。(注57)《底特律新聞》(Detroit News)網站2024年2月4日報道,非洲裔約占美國總人口的13%,但在所有被判處終身不得假釋的兒童中,61%是非洲裔。(注58)
環(huán)境種族主義貽害無窮。聯(lián)合國人權專家2024年5月16日發(fā)布的報告指出,在美國“那些面臨著系統(tǒng)性不平等和種族主義狀況的群體承受著氣候和生態(tài)危機帶來的不成比例的惡劣影響”。(注59)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和美國肺臟協(xié)會等組織認為,不同種族生活環(huán)境的污染及其危害程度存在顯著差異,這是導致眾多健康狀況差異的根本原因。由于種族隔離和“紅線政策”等歷史原因,非洲裔更有可能暴露在有害或污染的環(huán)境中。(注60)凱澤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 KFF)2024年10月24日報道,美國近80%的城市固體廢物焚燒爐建造在非洲裔、拉美裔和低收入社區(qū),這可能導致癌癥等一系列惡性疾病高發(fā)。(注61)《環(huán)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2024年3月刊登的美國杜蘭大學、孟菲斯大學、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3位學者聯(lián)合署名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路易斯安那州“癌癥帶”(Cancer Alley)區(qū)域化學工廠密集,那里的人口以非洲裔為主,當地居民因工業(yè)空氣污染罹患癌癥的風險高居美國之首,是全國平均值的7倍多,空氣污染對當地孕產婦和新生兒健康的損害高達全國平均值的3倍。(注62)蓋洛普公司(The Gullup)的調查結果顯示,環(huán)境污染正在使大量美國非洲裔流離失所。僅在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的12個月內,大約400萬非洲裔因污染不得不暫時搬遷,另有200萬人不得不永久搬遷。(注63)
非洲裔深陷健康赤字困境。凱澤家庭基金會2024年2月22日發(fā)布的報告顯示,當前非洲裔群體在健康和醫(yī)療方面所處的弱勢地位,深深植根于歷史上的種族歧視。非洲裔的預期壽命比白人少近5年,嬰兒死亡率是白人的2倍多,孕產婦死亡率幾乎是白人的3倍。(注64)近20年來,美國在消除關鍵健康指標的種族差異方面幾乎沒有取得任何進展。聯(lián)邦、州和地方政府已經建立了維持現狀的制度,強大的商業(yè)和政治利益阻礙著非洲裔福祉的實現。(注65)美國癌癥研究協(xié)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2024年6月發(fā)布的報告指出,在過去幾年中,盡管非洲裔女性比白人女性的乳腺癌發(fā)病率低6%,但死于乳腺癌的可能性卻比后者高出40%。(注66)凱澤家庭基金會2024年10月24日報道,南卡羅來納州是美國健康狀況最差的地區(qū)之一,醫(yī)療機構和醫(yī)護人員嚴重短缺,慢性病發(fā)病率很高。特別是非洲裔缺乏醫(yī)療保險,難以獲得優(yōu)質醫(yī)療服務。社區(qū)健康心理學家賈梅塔·妮可·巴洛(Jameta Nicole Barlow)說,政府的行為向非洲裔發(fā)出的明確信息是:“你以為你是誰,有什么資格要求醫(yī)療服務?”(注67)
寄宿學校成為原住民兒童煉獄。自1819年推出針對印第安人的《文明開化基金法》開始,美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推動在全國建立原住民寄宿學校,強制印第安兒童入學,以抹掉他們身上的民族特性,摧毀他們的文化根基。這些寄宿學校造成了一系列人間慘劇。(注68)美國政府2024年7月發(fā)布的一份報告承認,19世紀初至20世紀70年代,大量原住民學生在寄宿學校遭受身體虐待或性虐待,估計至少973名學生在這些寄宿學校死亡。(注69)而《華盛頓郵報》經過一年的調查發(fā)現,1828年至1970年間,3104名學生在這些學校中死亡。這一數字是美國政府報告的死亡人數的3倍。內布拉斯加州美國原住民事務委員會主任朱迪·蓋亞希博斯(Judi Gaiashkibos)指出,寄宿學校不是學校,是“犯人營”和“勞工營”。(注70)
印第安原住民權利慘遭踐踏。美聯(lián)社(Associated Press)網站2024年4月14日報道,印第安原住民遭受暴力犯罪、婦女被強奸或被性侵犯的可能性是其他族群的2倍。(注71)南加州大學健康新聞中心(USC Center for Health Journalism)2024年1月18日指出,原住民在獲得醫(yī)療服務上面臨嚴重障礙。蒙大拿州印第安原住民的平均壽命比該州的白人短17年。(注72)《洛杉磯時報》網站2024年6月17日報道,印第安原住民是美國所有種族中死亡率最高、預期壽命最低的族群,而這些差異并非來自遺傳。(注73)明尼阿波利斯聯(lián)邦儲備銀行官網2024年3月8日發(fā)文稱,印第安原住民在貸款購房時支付的利率高于白人借款人。保留地內印第安人的貸款利率平均比白人借款人高1.43個百分點。(注74)印第安人權利基金會(Native American Rights Fund)網站2024年8月13日發(fā)文指出,印第安原住民在選舉中參與率低。大約四分之一符合資格的印第安原住民未登記投票,比白人選民投票率低約16個百分點,這源于印第安原住民長期遭受排斥的歷史。(注75)
亞裔在多領域面臨歧視。美國正義聯(lián)盟(Alliance for Justice)2024年5月22日發(fā)布的報告指出,19世紀和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亞裔在美國社會的許多方面都被排除在外。直到今日,仍有41個州的最高法院從未有過亞裔法官,盡管其中一些州擁有大量亞裔人口。該報告認為,這種明顯的代表性缺失凸顯了系統(tǒng)性歧視,使得亞裔繼續(xù)被排除在司法機構的關鍵職位之外,導致種族差異和不平等的歷史不斷固化。(注76)《哈佛商業(yè)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網站2024年6月2日報道,盡管亞裔在美國勞動力群體中受教育程度最高,但他們在所有種族群體中晉升領導職位的可能性卻最低。對財富500強中頂級科技公司的分析顯示,亞裔如今在職業(yè)生涯中晉升的可能性比10年前還要小。盡管亞裔約占美國專業(yè)勞動力的13%,但他們在財富500強企業(yè)高管中只占1.5%。此外,超過一半的財富1000強公司董事會沒有亞裔董事。(注77)
無端排斥華裔釀成慘劇。美國政府2018年至2022年實施的“中國行動計劃”給華裔科學家?guī)砹藝乐乩_,甚至造成了難以承受的生命代價。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對伊利諾伊州西北大學華裔神經學家吳瑛進行了長時間調查,禁止她繼續(xù)申請科研基金。這種調查摧毀了她的職業(yè)生涯。2024年7月10日,吳瑛在家中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注78)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的主任莫妮卡·貝爾塔尼奧利(Monica M.Bertagnolli)發(fā)表聲明承認,美國政府采取的行動使亞裔學者陷入困境。(注79)“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和芝加哥大學全國民意調查中心(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NORC)開展的“2024年華裔美國人狀況調查”顯示,68%的華裔受訪者平均每月至少會遭受一種形式的歧視;50%的華裔受訪者在近一個月感到過絕望。(注80)
種族歧視迭代升級。聯(lián)合國人權專家2024年6月3日發(fā)布的報告指出,對美國執(zhí)法圖像數據庫的專項研究表明,非洲裔人群在警方執(zhí)法圖像數據庫中占比過高,導致在美國執(zhí)法人員使用的人臉識別系統(tǒng)中,非洲裔個體更容易被錯誤地識別為嫌疑對象,這體現了歷史上的系統(tǒng)性種族主義歧視。(注81)
四、脆弱群體:婦女兒童的無助
Vulnerable Groups: Helplessness of
Women and Children
美國至今仍未批準聯(lián)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也是聯(lián)合國所有成員國中唯一一個拒絕批準《兒童權利公約》的國家。100多年前提出的男女“權利平等”憲法修正案至今仍未獲通過。法律保障的缺位導致婦女、兒童權利遭受廣泛侵害。
職場性別歧視顯著擴大。女性難破職業(yè)天花板。根據標普全球公司發(fā)布的研究報告,在被評估的15000個美國上市公司高管職位中,2023年女性占比僅為11.8%,且低于2022年的12.2%。(注82)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年度報告顯示,2023年,美國全職男女之間的性別工資差距比2022年擴大。如果將兼職工作者的數據包括在內,情況更為嚴峻。(注83)職業(yè)性別隔離是導致性別工資差距的主要原因。(注84)2023年,只有12%的職業(yè)女性受雇于收入相對較高的計算機、數學、建筑及工程行業(yè),而50%的職業(yè)男性受雇于這些領域。(注85)即使是相同的職業(yè),女性平均收入也低于男性。擁有研究生學位的女性收入低于擁有學士學位的男性。(注86)
多領域性侵害頑疾難除。性騷擾在美國企業(yè)司空見慣。約40%的職業(yè)女性在職業(yè)生涯中遭遇過性騷擾,即便舉報也不會得到有效處理。(注87)實習醫(yī)生遭遇的性騷擾率高得驚人。研究顯示,美國超過一半的新醫(yī)生在工作第一年就受到性騷擾。(注88)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為平息一起新入職女性遭遇性騷擾的集體訴訟,同意支付超過2200萬美元的和解費用。而該案并非個例,該案代理律師戴維·謝弗(David J.Shaffer)指出,性騷擾在聯(lián)邦調查局內普遍存在。(注89)根據布朗大學沃森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戰(zhàn)爭成本項目2024年8月發(fā)布的研究報告,2023年在美國軍隊中發(fā)生的性侵案件為73695起,是官方披露數據的2倍多;在阿富汗戰(zhàn)爭的20年中,平均每年有近四分之一的現役女性遭受過性侵。(注90)多位背負性行為不端指控的人被提名進入美國政府。性別研究專家指出,此舉讓大多數面臨性騷擾或性侵犯的婦女不再相信司法系統(tǒng)會懲罰性侵者。(注91)
家庭暴力愈演愈烈。根據美國全國家庭暴力熱線(National Domestic Violence Hotline)的數據,美國平均每分鐘就有24人成為家庭暴力受害者。在2.7萬余件家庭暴力案件中,75%的受害者是女性,其中65%為非洲裔女性。(注92)《世界人口評論》的統(tǒng)計顯示,2024年美國有11個州的家庭暴力發(fā)生率超過40%。(注93)但這些數據遠不是美國家暴事件的全貌。美國司法部發(fā)布的數據顯示,有53%的親密伴侶暴力及52%的家庭暴力受害者沒有向警方報告。據該部門估計,2023年親密伴侶暴力受害者的實際人數約有63萬,而家暴受害者超過116.5萬人。(注94)
政治斗爭裹挾下婦女健康權喪失應有保障。在禁止墮胎的州,護理服務整體受到限制,產科醫(yī)生紛紛離職,形成新的“產科護理荒漠”。(注95)聯(lián)邦基金“跟蹤衛(wèi)生系統(tǒng)績效”計劃的高級科學家大衛(wèi)·拉德利(David Radley)指出,有超過500萬婦女生活在沒有產科服務的地區(qū)。(注96)圍繞墮胎的政治斗爭讓政策不斷翻轉,民眾因無法預期自身權利而陷入恐慌。凱澤家庭基金會2024年的女性健康調查報告稱,63%的育齡婦女擔心墮胎禁令將威脅其生命或健康。(注97)多個州的醫(yī)院拖延或拒絕提供正常的生殖醫(yī)療服務。(注98)女性因擔心惹上法律麻煩,包括可能面臨的刑事指控,不敢冒險前往這些醫(yī)院就醫(yī)。(注99)《今日美國報》網站2024年9月報道,因墮胎禁令,佐治亞州一名婦女未能及時得到必要護理而死亡;該州另一名婦女則因恐懼現行墮胎立法可能帶來的懲罰而未及時尋求醫(yī)療護理,導致死亡。(注100)支持墮胎的研究組織古特馬赫研究所(Guttmacher Institute)負責人表示,“我們正處于一個恐懼的環(huán)境中,針對墮胎者、墮胎服務提供者和幫助者的敵意和法律風險不斷增加?!?注101)
兒童生命健康權保障不力。美國的活產嬰兒死亡率每年超過5‰,居發(fā)達國家之首。(注102)美國醫(yī)學會兒科雜志2024年3月的研究報告稱,芝加哥兒童普遍暴露于鉛環(huán)境之中,有近13萬名6歲以下的兒童在飲用被鉛水管污染的水。此外,在檢測率和暴露水平方面都存在種族不平等的現象,非洲裔和拉美裔居民更有可能飲用到被鉛水管污染過的水。(注103)
執(zhí)法司法系統(tǒng)成為兒童性虐待的幫兇?!度A盛頓郵報》的一項調查發(fā)現,2005至2022年期間,至少1800名州和地方執(zhí)法人員被指控犯有涉及兒童性虐待的罪行。全國各地的執(zhí)法隊伍幾乎沒有對內部的性侵兒童者進行清算。整個司法系統(tǒng)都成為施暴者的幫兇:無效的背景調查讓有性侵前科的人混入警察系統(tǒng);受指控的警察利用對法律制度的了解拖延案件、減輕指控或逃避定罪;檢察官準備更為“寬容”的認罪協(xié)議;法官使許多被定罪的警察免于入獄。連美國司法部部長助理也承認,執(zhí)法人員利用自身的權力地位,使受害兒童“無處求援,也沒有其他人來保護他們”。(注104)
對女童的迫害觸目驚心。美國公然違背禁止童婚的國際標準,聯(lián)邦層面迄今未通過禁止性法律,童婚在絕大多數州仍然“合法”。86%的童婚發(fā)生在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間,最常見的是16至17歲的女孩,甚至有年僅12歲的女孩同成年男性結婚。童婚不僅使兒童遭受身體和情感虐待,還剝奪了其獲得教育和改善經濟的機會,使其面臨更高的陷入貧困和被剝削風險。(注105)女性割禮惡習在美國仍大面積存在,至少有51.3萬名女性生活在具有女性割禮惡習的環(huán)境中或面臨這種風險。美國有9個州以及哥倫比亞特區(qū)并不禁止割禮。在禁止女性割禮的州中,有些并不禁止將女孩帶到其他州施行割禮。(注106)
五、致命旅途:無證移民的悲歌
Fatal Journey: Elegy of
Undocumented Immigrants
邊境地區(qū)人道主義危機持續(xù)惡化,移民遭受酷刑和非人道待遇,大批移民兒童慘遭剝削奴役。移民政策與政治選舉深度捆綁,政客公然煽動對移民的仇視,移民淪為政黨轉嫁社會矛盾的替罪羊,各項人權被無情踐踏。
政客公然煽動對移民的仇視。有關移民的虛假和誤導性信息廣泛傳播。(注107)英國《衛(wèi)報》網站2024年9月18日報道,在2024年美國整個選舉周期中,一些政客廣泛散布有關非洲裔和拉美裔移民的謠言,以致關于移民的種族主義陰謀論甚囂塵上。專家指出,政客為謀取政治利益?zhèn)鞑ヒ泼裉摷傩畔?,助長了美國人對移民的仇視。(注108)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024年10月7日報道,政客在競選中針對無證移民使用有辱人格的言辭,指控“他們中的殺人犯具有壞基因”。(注109)科羅拉多州奧羅拉市有五分之一的居民出生于國外。政客在競選中不斷地把移民,特別是有色人種移民,妖魔化為對美國安全的威脅,宣稱要針對移民實施大規(guī)模驅逐和家庭分離政策,使當地居民陷入恐慌。(注110)政客煽動激化了社會上的反移民情緒。美國廣播公司網站2024年12月7日報道,在紐約市,3名成年人詢問2名移民青少年是否會說英語,當對方回答不會說時,便拔刀刺向他們,造成1死1傷。(注111)
南部邊境人道主義危機延續(xù)。美國《新聞周刊》網站2024年11月25日報道,根據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的數據,南部邊境地區(qū)移民死亡人數激增。僅在得克薩斯州埃爾帕索地區(qū),死亡的移民人數就從2022年的72人飆升至2024年的168人。婦女和兒童在邊境地區(qū)移民中死亡占比驚人,自2021年以來,有500多名婦女死亡。死亡移民兒童中,年齡最小的僅有1歲。由于移民的死亡多數發(fā)生在偏遠地區(qū),還有很多死亡事件未得到充分報告。(注112)
移民遭受酷刑和非人道待遇。美國擁有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移民拘留設施。這些移民拘留設施不僅大肆斂財,還包庇縱容員工對移民實施酷刑和非人道待遇。哈佛法學院移民和難民診所項目2024年2月6日發(fā)布的報告披露,移民拘留設施廣泛使用單獨禁閉強制措施。在過去5年有記錄的14000次單獨禁閉中,平均禁閉時長達27天。近30%的單獨禁閉持續(xù)時間超過90天,25%超過365天,被單獨禁閉的移民受到嚴重的精神創(chuàng)傷。(注113)法律和人權組織聯(lián)盟(legal and human rights organizations)發(fā)布的報告披露,拘留著數千名移民的路易斯安那州聯(lián)邦移民拘留中心飲用水骯臟,食物被鼠糞污染;有些移民在被移送過程中遭到長時間的捆綁,無法進食飲水和如廁,手腕和腿部被勒出了深深的傷口,經常被剝奪獲得緊急醫(yī)療救治的權利。報告主要撰寫人、羅伯特·肯尼迪人權倡導組織律師莎拉·德克(Sarah Decker)把這些拘留中心稱為國家移民系統(tǒng)的“黑牢”。(注114)英國《衛(wèi)報》網站2024年11月20日報道,佛羅里達州貝克縣拘留中心被指控存在系統(tǒng)性的虐待和歧視,該中心由貝克縣治安官辦公室與移民和海關執(zhí)法局共同運營,其工作人員經常對被拘留者進行性騷擾,拒絕向婦女提供醫(yī)療保健和衛(wèi)生用品,并且偽造記錄以掩蓋其罪行。(注115)
移民兒童在收容所中遭受虐待?!度A盛頓郵報》網站2024年7月18日報道,近年來,美國移民收容所內兒童遭受性侵害的事件頻發(fā)。報道稱,得克薩斯州切諾維尤(Channel View)收容所的一名主管多次強奸、虐待和威脅1名十幾歲的女孩。埃爾帕索收容所的一名護工多次性虐待3名5至11歲的女孩,并以“殺死她們的家人”威脅這些孩子,迫使其保持沉默。這些收容所的實際運營者收到了100多起兒童被性騷擾或虐待的報告,卻無動于衷,未進行調查或問責,縱容這些情況繼續(xù)存在。(注116)
數十萬移民兒童下落不明。移民兒童入境美國后,被迫與家庭分開拘留,在被釋放后失聯(lián),等待他們的是被剝削、虐待、強迫勞動甚至面臨生命危險。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24年11月27日報道,由于政府將入境的無陪伴移民兒童釋放給“未經妥善審查”的美國境內的成年擔保人,2018年至2023年9月,共有超過32萬名無父母陪伴的移民兒童在美國失去行蹤。(注117)其中許多兒童可能被誘騙從事強迫勞動和性交易,處于被虐待、剝削和販運的境地。(注118)
非法雇傭移民童工數量暴增。美國參議院2024年11月9日發(fā)布的報告稱,移民兒童中非法童工數量以令人震驚的速度增加,達到20世紀初以來的最高水平。(注119)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2015年至2023年,美國有記錄的違法使用童工行為(不包括未報告行為)涉及的兒童數量激增了472%。(注120)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移民兒童。僅根據美國勞工部披露的數據,2024財年各行業(yè)就有4030名兒童被違法雇傭。在該部門提起的736起訴訟中,近一半涉及違反危險職業(yè)法雇傭兒童。美國廣播公司網站2024年12月7日報道,移民兒童在美國不僅從事農業(yè)和食品供應工作,還從事建筑和修理屋頂等危險工作。(注121)面對童工激增的局面,當局的應對措施卻是修改童工立法,放寬限制使非法行為“合法化”,為剝削兒童大開方便之門。(注122)根據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數據,自2021年以來,至少有30個州提出或通過了削弱童工保護的法案,其中9個州通過了擴大兒童在危險職業(yè)或工作場所就業(yè)的法案。僅2024年,就有11個州提出或采取了新的法案取消童工保護。(注123)《華盛頓郵報》網站報道,印第安納州的新法律延長了14歲和15歲兒童的合法工作時長,廢除了對16歲及17歲兒童的所有工作時間限制。佛羅里達州的法律允許16歲和17歲的兒童連續(xù)工作超過7天,取消對所有就讀于在線或家庭學校的兒童的工作時長限制,允許他們通宵工作。艾奧瓦州的立法則允許該州的兒童從事一些過去被認為過于危險的工作。(注124)這些法律非但沒有為兒童權益提供保護,反而成為“剝削兒童”的工具。對此,紐約大學學者特里·格斯坦(Terri Gerstein)批評稱,“削弱對童工保護的法律是不道德的、徹頭徹尾錯誤的決定。弱化和倒退的童工法導致更多的孩子在工作中肢體傷殘,甚至喪生?!?注125)
六、美式霸權:他國人權的夢魘
American Hegemony: Terminator of
Other Countries’ Human Rights
美國長期奉行霸權主義、單邊主義,認為只有自己才能永遠在餐桌上吃肉,別人只能在菜單上任其宰割;只有自己才能永遠喝牛奶,別人只能長期做“奶?!?。美國強權政治粗暴踐踏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肆意侵犯他國人權,嚴重威脅全球和平、安全與發(fā)展。
充當加沙地帶“種族滅絕”幫兇。自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沖突以來,加沙地區(qū)人道主義災難愈演愈烈。根據聯(lián)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xié)調廳網站2024年12月31日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據,沖突已造成加沙地帶近4.6萬巴勒斯坦人死亡,超過10.8萬人受傷,90%的民眾流離失所。(注126)沖突爆發(fā)以來,美國政府一直向以色列提供無條件的軍事和外交支持,一再阻撓國際社會?;鹬箲?zhàn)的努力,先后七次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獨家否決有關加沙?;饹Q議草案。美國政府的政策引發(fā)社會廣泛爭議和不滿,數十所美國高校爆發(fā)學生抗議活動,反而遭到警方和校方聯(lián)合鎮(zhèn)壓。2024年2月25日,一名美國空軍士兵在位于華盛頓特區(qū)的以色列駐美使館門前自焚,抗議美國對以色列的偏袒。(注127)多位聯(lián)合國人權專家2024年2月23日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指出,國際法院2024年11月26日關于加沙地帶極有可能存在種族滅絕風險的裁決表明對以色列實施武器禁運的必要性。專家敦促各國立即停止向以色列轉讓武器和提供軍事援助,而美國是最主要的武器出口國。(注128)美國智庫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Responsible Statecraft)網站2024年8月25日發(fā)布的報告指出,美國提供的各類武器裝備被大量用于巴以沖突。(注129)32位聯(lián)合國人權專家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指出,“向以色列轉讓武器和彈藥可能嚴重違反國際人權法和國際人道法,并可能成為包括種族滅絕罪行在內的國際犯罪同謀?!?注130)
濫施單邊制裁制造人道危機。美國是世界上使用單邊制裁最多的國家,且近年來濫施單邊制裁愈演愈烈,對全球數十億人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注131)《華盛頓郵報》網站2024年7月25日報道,2024年美國實施的制裁再超紀錄,截至4月19日,美國政府有效制裁總量達到15373項,遠超任何其他國家,致使超過60%的低收入國家遭受經濟懲罰。(注132)美國新聞網站“共同夢想”2024年8月12日報道,全球數百名法律專家和團體聯(lián)名指出,濫用單邊制裁相當于對平民的集體懲罰,違反國際法。大量證據表明,廣泛的經濟制裁會引發(fā)并延長經濟危機,阻礙人們獲得食品、燃料和藥品等必需品,加劇貧困、饑餓、疾病甚至死亡,尤其是兒童的死亡。(注133)美國對古巴實施的長達60多年的制裁和非人道封鎖,是其單邊強制措施體系中的一個典型例證。(注134)法國《世界外交論衡》月刊網站2024年10月7日發(fā)表文章指出,美國的制裁使古巴無限期陷入貧困、屈辱、黑暗和疲憊。(注135)2024年10月30日,聯(lián)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再次敦促美國結束對古巴的經濟、商業(yè)和金融封鎖。(注136)多位聯(lián)合國人權專家2024年2月8日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指出,美國單邊制裁對食物權、健康權、受教育權、經濟和社會權利、生命權、發(fā)展權等基本人權產生了負面影響,可能造成災難性的人道主義和人權問題。(注137)
海外駐軍禍害當地人民?!稕_繩時報》網站2024年12月24日發(fā)布的報告顯示,自1945年美軍登陸沖繩群島以來,該地區(qū)記錄在案的由美軍人員引發(fā)的性暴力事件累計高達371起,這些事件對當地民眾的尊嚴與生命造成了持續(xù)性侵害與剝奪。(注138)《朝日新聞》網站2024年7月11日報道,針對駐扎美軍實施的一系列性犯罪案件,沖繩縣議會要求駐日美軍采取措施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并對賦予駐日美軍法律特權的《日美地位協(xié)定》作出修改。(注139)《韓國時報》網站2024年10月8日報道,在過去五年中,駐韓美軍的性暴力行為和其他罪行接連不斷,引發(fā)公眾強烈抗議。(注140)《朝日新聞》網站2024年2月7日報道,針對軍事基地附近檢測到的致癌性有機氟化合物,沖繩縣政府多次要求美國各軍事基地調查水質污染原因,而美國軍方置若罔聞。(注141)
關塔那摩監(jiān)獄的酷刑體制延續(xù)至今。《紐約時報》網站2024年12月18日報道,關塔那摩監(jiān)獄在押囚犯均被囚禁20年左右。(注142)監(jiān)獄的酷刑體制至今仍在延續(xù)。(注143)關塔那摩監(jiān)獄囚犯普遍遭受非人虐待。囚犯阿卜杜勒·拉希姆·納希里(Abdal-Rahimal-Nashiri)曾在獄中遭受水刑、模擬處決、直腸強制喂食、睡眠剝奪等多種酷刑。他被赤身裸體地吊在地下室,囿于狹小密閉的空間,只能踮腳觸地,被迫扭曲肢體形態(tài)直至脫臼,連續(xù)十幾天被剝奪睡眠。(注144)酷刑受害者中心網站2024年5月15日發(fā)文指出,關塔那摩監(jiān)獄的審訊者以各式殘忍手段施加酷刑,對囚犯造成了深遠而嚴重的身心創(chuàng)傷,終生難以修復。(注145)聯(lián)合國人權專家2024年9月11日發(fā)表聲明指出,美國非法引渡、酷刑、不人道的拘留條件、非正規(guī)軍事委員會的不公正審判、任意拘留以及其他違反國際人權法和國際人道法的行徑等遺留問題,阻礙為恐怖主義受害者討回公道,使得正義遲遲得不到伸張。(注146)
結語
Conclusion
2024年美國喧囂的政治舞臺是一面多棱鏡,折射出美式人權的結構性困局。在權力與資本合謀之下,人權被異化為政治“秀場”上的道具和權力“賭場”中的籌碼,這完全背離了人權的核心價值和本質要求。如何有效回應美國人民的真實需求,把尊重和保障人權落到實處,是美國政府不容回避的考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17日 17:35:56
- 2025年08月17日 15:50:53
- 2025年08月16日 18:24:50
- 2025年08月16日 18:20:48
- 2025年08月16日 15:17:12
- 2025年08月16日 14:07:36
- 2025年08月16日 08:32:06
- 2025年08月15日 14:09:29
- 2025年08月15日 14:03:14
- 2025年08月15日 11: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