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金價突破4000美元,距離下一個關口還有多久?

      分享到:
      分享到:

      金價突破4000美元,距離下一個關口還有多久?

      2025年10月09日 22: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網北京10月9日電(記者 左雨晴) 在剛剛結束的國慶中秋假期,黃金上漲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10月8日,國際金價突破4000美元/盎司大關,這距離金價突破3900美元/盎司關口,僅過去了5天。

        截至10月8日,COMEX黃金最高觸及4081美元/盎司,倫敦現貨黃金最高觸及4059.31美元/盎司,雙雙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盡管9日金價出現波動下調,但整體仍維持在4000美元上方。截至9日17時45分,COMEX黃金報4059.2美元/盎司,跌0.28%;倫敦現貨黃金報4036.588美元/盎司,跌0.09%。

        受國際金價影響,國內足金飾價格持續(xù)上調。10月9日,周大福、周大生足金首飾價格為1168元/克,克價較9月30日上漲45元;周生生足金首飾價格為1170元/克,克價較9月30日上漲42元。

        截至10月8日,COMEX黃金最高觸及4081美元/盎司,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金價為何再次飆漲?

        中國銀行研究院主管王有鑫向記者表示,國慶中秋期間黃金價格升破4000美元,主要驅動因素是避險和交易資金的持續(xù)流入。9月美聯儲再度進入降息通道為黃金價格上漲提供了良好的流動性環(huán)境,打開了上漲空間,國慶中秋期間全球多重風險因素或事件的出現則為黃金價格突破關鍵點位提供了契機。

        地緣方面,首先是美國政府再度停擺,美債上限危機和美元信用風險再度引發(fā)市場關注,黃金作為美元體系的天然對沖產品受到全球避險資金青睞。其次是根據日本最新選舉結果,下一屆政府或強化對經濟的干預,相關政策主張一方面會增加全球流動性供給,另一方面也為區(qū)域局勢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

        市場方面,國慶中秋假期全球科技股指持續(xù)上漲,部分機構開始提示美股科技泡沫風險,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在科技股快速上漲的背景下成為對沖科技股風險的重要資產。同時,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央行持續(xù)加大購金力度,儲備資產多元化和去美元化浪潮直接改變了黃金的供需格局。在金價快速走高背景下,私人消費者順周期交易行為增多,投資或購買黃金的需求也有所增長。

        10月9日黃金價格盤中回落主要受以色列和哈馬斯達成?;饏f議影響,地緣風險溢價有所回落。此外,在金價短期快速走高之后,部分獲利資金開始降低倉位。

        今年以來,黃金價格兩次“破千”,從突破3000美元/盎司到突破4000美元/盎司,僅用了169天。有專家認為,國際金價首次突破4000美元關口,是貨幣體系重構的信號彈。

        王有鑫指出,近幾年,受美國政府債務規(guī)模持續(xù)攀升、美債占GDP比重快速走高以及美國濫用美元體系實施制裁等因素影響,美元體系的結構性裂痕逐漸加大。全球央行購金行為已從危機應對轉向戰(zhàn)略資產配置,黃金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增加及新興經濟體央行積極實施的“去美元化”策略,并非簡單的資產替代,而是對國際貨幣體系的制度性重構,“黃金+非美貨幣+數字貨幣”的組合正在重塑國際金融體系。

        那么,在突破4000美元大關后,黃金距離下一個關口還有多久?

        王有鑫認為,未來黃金價格仍主要受全球流動性寬松情況、避險情緒以及央行購金等因素影響,從作用方向看,明年上述因素大概率仍將驅動黃金價格上漲。

        近日,高盛在最新報告中將2026年年底的黃金價格預期從每盎司4300美元上調至每盎司4900美元,漲幅近14%。這一調整主要由西方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強勁資金流入,以及各國央行持續(xù)的購金行為共同推動。

        高盛還預測,2025年各國央行的黃金月均購買量將為80噸,2026年為70噸。高盛在報告中指出,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很可能會繼續(xù)推進外匯儲備多元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增加黃金持有量。(完)

      【編輯:張令旗】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