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外貿再拔頭籌 結構優(yōu)化韌性彰顯
深圳,繼續(xù)守位中國外貿第一城。
深圳海關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8月,深圳進出口總額達2.96萬億元,在全國主要外貿城市中持續(xù)領跑,并以271.81億元的優(yōu)勢領先上海。

進入2025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huán)境,中國主要外貿城市承壓明顯。
在此背景下,深圳不僅穩(wěn)住了體量,更凸顯出結構性的抗風險能力。
不過,深圳能否持續(xù)守擂成功,仍有變數。
從趨勢看,深圳外貿規(guī)模與上海一直難分伯仲。早在10多年前,深圳就曾一度趕超上海,問鼎外貿第一大市之位,但隨后就被上海反超,并持續(xù)至2023年。
2024年,深圳進出口規(guī)模首次突破4萬億元,達到4.50萬億元,同比增長16.4%,超過同期上海的4.27萬億元,成功登頂“外貿第一城”。
今年前5個月,深圳外貿持續(xù)承壓,進出口總額一度被上海反超。6月份以來,深圳才逐漸追了回來,繼續(xù)實現領跑。
此番深圳再度領先,不僅鞏固了存量優(yōu)勢,更釋放出轉型升級的積極信號。
相較于傳統(tǒng)依賴加工貿易或單一產業(yè)的城市,深圳在外貿結構上呈現出顯著的多元化和高附加值特點。
深圳海關總結前8個月深圳外貿五個特點中,民營企業(yè)和電子零部件表現突出。民營企業(yè)進出口占比近七成,外商投資企業(yè)進出口快速增長。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加快應用,相關電子零部件進口快速增長,前8個月深圳進口機電產品9491.6億元,同比增長12.5%。
與一般外貿城市不同,深圳擁有全國最完整的高科技產業(yè)鏈條。從通信設備、智能手機到新能源汽車、無人機,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本土企業(yè),構成了深圳外貿最穩(wěn)固的護城河。
華為、中興、比亞迪、大疆……這些不僅是深圳的產業(yè)名片,更是中國制造走向高端的代表。它們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直接轉化為深圳外貿的壓艙石。
數據上,前8個月,深圳民營企業(yè)進出口2.06萬億元,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69.6%。同期外商投資企業(yè)進出口7880億元,同比增長11.6%,占比26.6%。
這充分表明,深圳外貿的韌性,根植于其獨特的產業(yè)生態(tài)。
與深圳類似,上海外貿也有著自己的優(yōu)勢。前8個月上海進出口增長4.5%,增速較前7個月提升1.1個百分點。其中,8月份上海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出口分別增長37.1%、112.1%、39%。
從出口產品來看,兩座城市的優(yōu)勢領域各有側重。
深圳電子信息產業(yè)優(yōu)勢突出,2024年機電產品出口占比71%,消費電子、鋰電池等品類全球競爭力強勁。上海則聚焦高端制造,汽車、船舶、集成電路等裝備類產品出口構成核心優(yōu)勢。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是典型的出口占優(yōu),2024年其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例高達62%,且出口額連續(xù)32年穩(wěn)居全國首位。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斑M口樞紐”的角色更為突出。2024年上海進口占進出口總額的57%,“買全球、賣全球”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為國際經貿樞紐的核心地位。
當前,中國正加快構建新發(fā)展格局。上海和深圳作為外向型經濟的標桿,其穩(wěn)健表現不僅關乎一城一池,更關乎全國外貿大盤的穩(wěn)定。
這兩座站在中國開放最前沿的城市,正用各自的方式詮釋著外貿高質量發(fā)展的內涵。
(“三里河”工作室)

- 專題:三里河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9月30日 10:36:56
- 2025年09月30日 10:25:18
- 2025年09月30日 10:18:15
- 2025年09月30日 10:15:31
- 2025年09月30日 10:03:13
- 2025年09月30日 10:00:12
- 2025年09月29日 20:56:40
- 2025年09月29日 16:24:33
- 2025年09月28日 21:51:38
- 2025年09月28日 19: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