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母嬰室”到“育嬰室”一字之差折射哪些變化
從“母嬰室”到“育嬰室”一字之差折射哪些變化(健談)
奶爸獨自帶娃出門,如何順利給孩子換尿布、上廁所?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曾讓不少爸爸陷入尷尬。過去,一些公共場所的母嬰室門口明確標識“男士止步”,讓獨自帶娃出門的爸爸們望而卻步;部分母嬰室雖沒有禁止男性使用,但其內(nèi)部空間布局未充分考慮寶媽奶爸這兩個性別群體的實際需求,使用起來仍有諸多不便。
令人欣慰的是,這一現(xiàn)象正在悄然改變。近日,有網(wǎng)友分享,北京朝陽大悅城將原有母嬰室改造為“育嬰室”,寶媽和寶爸都能用,引發(fā)廣泛關注。評論區(qū)有網(wǎng)友表示,上海、深圳等地的商場,也陸續(xù)出現(xiàn)了專門的“父嬰室”或升級版的“育嬰室”。這些空間不僅設施齊全,還通過自動門、隔簾等設計,明確區(qū)分哺乳區(qū)與換洗區(qū)——寶爸可以在換洗臺區(qū)域為孩子換尿布,寶媽也仍享有私密的哺乳空間,彼此互不干擾。
從“母嬰室”到“父嬰室”,雖只是一字之變,卻折射出深刻的觀念轉變。長期以來,育兒責任往往被默認為女性的專屬義務,許多父親則處于輔助甚至缺席的狀態(tài)。諸如母嬰室、媽媽群、母嬰用品等的命名與設計,也在無形中強化了“育兒是母職”的刻板印象。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庭認識到,育兒不是母親一個人的責任,而是父母共同的義務。公共場所育嬰設施的優(yōu)化,不僅為不同性別的照料者提供了實際便利,也通過空間設計的更新,傳遞出更包容的育兒理念。
應該看到,“父嬰室”的出現(xiàn)是一大進步,但它仍未完全擺脫“貼標簽”的思維,甚至可能帶來新的區(qū)隔與資源浪費。因此,越來越多的聲音呼吁構建不再強調(diào)性別特征的“親子空間”或“家庭育嬰室”,讓爸爸、媽媽或其他監(jiān)護人帶孩子外出時,都能輕松使用同一個安全、衛(wèi)生、功能完備的照護環(huán)境。一個真正友好的育兒環(huán)境,應是包容的。它不僅服務于媽媽,也歡迎爸爸;不僅照顧嬰兒,也體諒家長;它的使命是讓每一個帶娃出門的人,都能少一些不便,多一份安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這類設施完善的場所多集中于大型商業(yè)體,而在地鐵站、醫(yī)院、社區(qū)等日常公共場所,普惠型、標準化的育嬰設施仍然較為匱乏或簡陋。
推動育嬰室的空間革新是一項復雜且細致的工作,需因地制宜,也要突破現(xiàn)有建筑格局的限制。未來,應努力推動這類友好育兒設施從大型商業(yè)中心逐步延伸至更多元、更基層的生活場景。這既需要市場主體的積極投入,也離不開城市公共政策在規(guī)劃、引導和支持方面的持續(xù)發(fā)力。
育兒關系千家萬戶,完善公共場所的育兒設施,為所有照料者提供便利,不僅是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應有之義,也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從“母嬰室”“父嬰室”到“家庭育嬰室”,公共服務的人性化,正在于敏銳發(fā)現(xiàn)并回應這些看似微小卻關系每個人福祉的需求。(王美華)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8月22日 第 09 版)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2日 09:30:42
- 2025年08月22日 09:06:29
- 2025年08月22日 06:12:22
- 2025年08月22日 01:25:46
- 2025年08月21日 15:27:12
- 2025年08月21日 14:13:45
- 2025年08月21日 11:48:48
- 2025年08月21日 11:32:53
- 2025年08月21日 11:31:41
- 2025年08月21日 10: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