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同一家飯店,外賣堂食大不同

      分享到:
      分享到:

      同一家飯店,外賣堂食大不同

      2025年07月17日 07:22 來源:法治日報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堂食用鮮肉外賣用凍肉 堂食現(xiàn)炒外賣預制菜 堂食分量足外賣縮水

        同一家飯店,外賣堂食大不同

        “您有新的外賣訂單,請及時處理。”當外賣提示音響起,河北廊坊某烤串店老板張先生熟練地拿起訂單小票,對照著從冰柜里翻找烤串。

        “肉串、淀粉腸、豆腐干、魚豆腐、香芋頭、茄子……”他一邊輕聲核對,一邊利落地剪開包裝,備好貨送往廚房。不到一刻鐘,一名身著藍衣的騎手將外賣取走了。

        然而,當時張先生身旁的另一個冷藏柜里,卻整齊碼放著色澤鮮亮的現(xiàn)成烤串。面對《法治日報》記者的疑惑,他指了指記者桌上的烤串:“這是新鮮的,您放心吃?!苯又值嗔说嗍种械睦鋬龃f,“這些是外賣用的,不一樣”。

        記者近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不少餐飲店都在實行堂食和外賣的“雙標”策略。受訪專家指出,這種利用信息不對稱進行差異化經(jīng)營的行為,已構成對消費者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的系統(tǒng)性侵犯,亟須從司法、平臺、監(jiān)管等方面構建協(xié)同治理體系。

        堂食與外賣存在“雙標”

        記者走近上述烤串店的冷藏柜觀察,里面的烤串顯得格外新鮮:羊肉帶著血絲,切塊均勻,泛著新鮮的光澤;蔬菜清洗干凈,毫無蔫態(tài)。

        “客人來店里,肯定得用新鮮食材。羊肉串用的是當天現(xiàn)宰的羊肉,連蔬菜都是現(xiàn)洗現(xiàn)烤。你聞這香味,新鮮羊肉和凍肉烤出來完全不一樣?!笨敬昀习鍙埾壬f。

        而外賣訂單則截然不同:統(tǒng)一使用冷凍肉,先油炸再電烤,8分鐘內(nèi)即可完成接單到打包的全流程。張先生介紹,“冷凍肉提前腌制,加了不少香料,就算配送后口感變差,顧客一般也吃不出來”。

        實行堂食和外賣“雙標”策略的遠不止這家烤串店。記者在北京、天津、河北多地走訪發(fā)現(xiàn),這種做法相當普遍。

        在多家主打“現(xiàn)炒”的小碗菜店鋪,記者通過外賣下單后觀察到,服務員直接從冷藏柜取出預制菜包裝,加熱后倒入餐盒。而當記者在堂食點同樣的菜時,看到廚師現(xiàn)場翻炒。

        曾經(jīng)營快餐店的李先生透露,紅燒肉、糖醋排骨等“硬菜”外賣單幾乎全靠預制菜,“15元的葷菜套餐,用新鮮食材根本做不出來,預制菜加熱5分鐘就能出餐”。

        輔料差異同樣明顯。天津某菜館老板坦言,堂食炒菜用壓榨花生油,外賣則改用桶裝調(diào)和油;堂食米飯選用當年新米,外賣則使用價格低廉的陳米。

        價格差異也是“雙標”的表現(xiàn)之一。記者走訪20多家店鋪發(fā)現(xiàn),酒水飲料是外賣加價的重災區(qū)。多家店鋪的可樂、雪碧等瓶裝飲料,外賣價格比堂食高近50%,且普遍標注“單點不送”。

        以張先生的烤串店為例:可樂堂食3元,外賣5元;淀粉腸堂食5元,外賣5.18元;豆腐干3串堂食7.5元,外賣8.94元。

        分量與加工流程的“縮水”則更具隱蔽性。記者在某川菜館點同一道“魚香肉絲”,堂食分量明顯大于外賣。外賣餐盒底部被設計成凹陷狀,視覺上難以察覺差異。該店廚師透露,“外賣分量比堂食少20%至30%是行規(guī)”。

        加工方式也大相徑庭。張先生向記者演示:堂食烤串需炭火慢烤15分鐘,刷三次醬料;外賣則先油炸定型,再電烤2分鐘,刷一次預制醬料,“口感肯定有一定差別,但能保證30分鐘內(nèi)送達”。

        值得注意的是,外賣餐具的安全隱患尤為突出。記者收集的20份外賣餐具中,12份塑料餐盒存在變形或異味問題,8份一次性筷子有毛刺或霉點。相比之下,堂食餐具雖非絕對安全,但至少經(jīng)過清洗消毒流程,視覺觀感更可靠。

        成本壓力與監(jiān)管難題

        記者采訪多名商家和業(yè)內(nèi)人士得知,外賣與堂食的“雙標”現(xiàn)象,是平臺、商家、消費者多方博弈的結果,背后交織著成本壓力、規(guī)則漏洞與監(jiān)管難題。

        “不搞雙標,就活不下去?!边@是記者采訪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部分平臺設置的抽成機制是重要推手。

        張先生算了一筆賬:一份30元的外賣套餐,扣去平臺抽成、包裝費、食材成本和人工水電成本,凈利潤僅5.5至7元;而堂食同樣套餐凈利潤可達12元。“某平臺抽成幾乎年年漲,不加價就得虧本?!?/p>

        他向記者透露,一些平臺的滿減、折扣活動成本實際上多由商家承擔。在張先生的烤串店,記者注意到一筆22.9元的外賣訂單顯示,商家需補貼11.5元(含配送費4元、超級吃貨紅包7.5元),平臺僅補貼3.5元。“不參加活動沒流量,參加了就只能從食材上摳成本?!?/p>

        還有商家認為,平臺的配送時效和評分機制進一步加劇“雙標”。

        某連鎖品牌區(qū)域經(jīng)理透露,平臺規(guī)定“一定時限內(nèi)送達率”必須達95%以上,否則降權限流。“外賣現(xiàn)做根本來不及,只能用預制菜。差評多了店鋪就完了,只能在食材上動手腳保證不出錯、口感穩(wěn)。”

        北京一位餐飲店老板坦言,預制菜成本僅為現(xiàn)制菜品的60%。以糖醋排骨為例,現(xiàn)制需排骨150克(成本約8元),預制菜僅需5元,且省人工?!耙患胰站賳蔚牡辏妙A制菜每月能省約1.5萬元。”

        外賣交易的“非現(xiàn)場性”讓商家有了操作空間。張先生直言:“顧客不在現(xiàn)場、看不到后廚,用凍品還是鮮品,誰能較真兒?投訴也難有證據(jù)。這種信息差可能讓誠信商家吃虧,別人用預制菜降價搶單,你用鮮品就沒生意?!?/p>

        在此背景下,行業(yè)容易陷入惡性低價競爭,商家不斷壓縮成本,最終犧牲品質(zhì)。

        河北某麻辣燙店老板向記者展示平臺頁面:同類店鋪最低客單價已降至12元,“不用凍品、不縮減分量,根本做不到這個價”。

        記者采訪得知,也有一些商家為了謀取最大利益而故意“雙標”。

        受訪專家指出,維權困境也間接助長了“雙標”。

        “外賣與堂食的時空分離,使取證極為困難。消費者難以同時對比食材、分量,更難證明商家存在故意欺詐。”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律師付昭華說,維權成本遠超收益,導致多數(shù)消費者選擇沉默。

        須構建協(xié)同治理體系

        受訪專家指出,堂食與外賣“雙標”絕非簡單的經(jīng)營策略,而是觸及法律底線與市場秩序的系統(tǒng)性風險,需從司法、平臺、監(jiān)管三方面構建協(xié)同治理體系。

        “‘雙標’本質(zhì)是一些經(jīng)營者利用信息不對稱,系統(tǒng)性侵犯消費者知情權與公平交易權。商家隱瞞食材來源(如預制菜冒充現(xiàn)制)、加工方式(如冷凍復熱),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關于消費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實情況權利的規(guī)定,也違反了電子商務法的信息公示義務?!备墩讶A說。

        他進一步分析,隱蔽加價、重復收取包裝費等行為,違反價格法關于“明碼標價”的規(guī)定,構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意義上的“不公平交易”。盡管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退一賠三”,但因面臨“三無困境”(消費者無便捷知情渠道、無有效對比證據(jù)、無足夠訴訟動力),該制度在實踐中難以激活。

        云南民族大學教授王啟梁說:“單個消費者維權難,集體訴訟又缺乏機制,導致法律威懾力不足。平臺絕非單純的‘技術中介’,而應承擔‘守門人’責任?!?/p>

        他建議,平臺可以要求商家清晰、顯著標注商品屬性,如“預制菜”“冷凍復熱”“現(xiàn)場制作”等。某試點平臺數(shù)據(jù)顯示,強制標注后,預制菜訂單量下降23%,同時投訴量下降67%,說明透明化有助于建立合理預期。

        “平臺的抽成機制、配送時效、評分標準等算法應公開,避免‘暗箱操作’壓迫商家?!瑫r罰’等規(guī)則的威懾力不應超過法律規(guī)定,高傭金需與服務質(zhì)量掛鉤。”王啟梁說。

        他還提出規(guī)范化包裝收費,平臺需制定統(tǒng)一標準,禁止強制捆綁、重復收費。

        付昭華的建議是提高違法成本,對于多次違法的商家,可適用“退一賠十”,并納入失信名單;建立跨部門信用檔案,將行政處罰、投訴記錄、司法判決等信息聯(lián)通,實施“一處違法、處處受限”;推廣“明廚亮灶”線上化,讓消費者實時查看外賣加工過程。

        “可以建立‘吹哨人’制度,鼓勵外賣騎手、內(nèi)部員工舉報違法商家,給予獎勵?!蓖鯁⒘赫f,當凍品偽裝鮮肉成為潛規(guī)則,當包裝費接近甚至超過食材成本,不僅傷害消費者,也會損害整個外賣行業(yè)。唯有打破信息壁壘、提高違法成本、重塑監(jiān)管體系,才能讓外賣與堂食回歸“同質(zhì)同標”,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吃得公平。

        本報記者 韓丹東

      【編輯:葉攀】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