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海峽兩岸的傳奇人物
文/郭 策
"林正誼"對海峽兩岸三地大多數人來說,幾乎完全陌生,但若提起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財經界可是赫赫有名。
1979年5月18日晚上9點,駐扎于金門的陸軍第284師馬山連晚點名之后,連長林正誼上尉失蹤。金門防衛(wèi)司令部連夜實施"雷霆演習",數千名官兵連夜搜尋,翻遍了整個金門都找不到。
一天、二天過去,大陸方面也沒有任何有關林正誼的消息。一個活生生的人就這樣"人間蒸發(fā)"了。為免影響軍心,金門防衛(wèi)司令部草草完成了調查,以"失蹤"結案。在當年臺灣的威權氛圍下,家屬豈敢質疑,默默收下軍方的撫恤金。
林正誼是標準的"臺灣郎",考上臺灣大學農工系后,突然宣布放棄就讀,而選擇就讀陸軍軍官學校。當時臺灣人普遍存在"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此舉引發(fā)社會相當的震撼,媒體競相報道。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親自召見,稱贊他是"青年楷模"。當時的林正誼可以說是少女崇拜的偶像,青年遵循的目標。
陸軍官校44期畢業(yè)的林正誼,畢業(yè)后留校擔任排長一年,隨即考取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1979年8月1日他即調任駐防金門的284師852旅步八營第三連連長。隔年2月16日,他調往馬山接任連長,擔任獨當一面的指揮官。林正誼失蹤后,軍方估計到可能是潛逃大陸,金門防衛(wèi)司令部隨即在10日內實施"鎮(zhèn)東演習",將284師與臺灣的319師防務全面對調。
林正誼奔至大陸后卸下軍職,改為林毅夫。在大陸當局培養(yǎng)下,前往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并與家人取得聯(lián)系。滯美期間,他的妻子辭去臺灣教職前往美國團聚,隨后一起赴大陸發(fā)展。林毅夫的專業(yè)學養(yǎng)獲朱镕基賞識,成為他重要的財經智囊,也實現了他當年的理想。
23年后,雖然臺灣很多人已經知道"林毅夫"就是當年被軍方列為失蹤人口的"林正誼",但臺灣"國防部"一直不愿面對事實。直到今年林毅夫因父親病逝申請返臺奔喪,臺灣朝野為了該不該讓他回來吵成一團,臺灣"國防部"至此才承認林毅夫是"叛逃","國防部長"湯曜明更公開痛斥他的行為"不可原諒"。
臺灣軍方為何在23年后才承認林毅夫是叛逃?一種較為人認同的說法是,林的師長周仲南與當時的陸軍總司令郝柏村是江蘇鹽城的小同鄉(xiāng)。郝柏村息事寧人,以失蹤案草草處理。周仲南并未因此事受影響,在郝柏村出任"國防部長"后,愛將周仲南也晉升上將擔任臺灣最后一任警備總司令。
湯曜明在接受監(jiān)察院的訪談時稱,林正誼的確帶走了機密資料,包含馬山連連長的戰(zhàn)備包,內含有馬山兵要圖、指北針以及防衛(wèi)圖。軍方早在林失蹤的當晚就發(fā)現這些資料不見,因此才會有"鎮(zhèn)東演習"的實施。
至于前途看好的林為何要放棄前途和家人,前往一個不可知的未來,據臺灣監(jiān)察院的調查,在軍方決定調他接任馬山連長之前,軍方高層有過一次項目會議,政戰(zhàn)系統(tǒng)對于這項人事案頗為保留,林人緣不佳,偶會批評時政,對于他的忠誠度也有質疑。
這樣的說法反映出當年臺灣軍中實況,林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不易融入外省人為主的軍隊。當時軍官擁有高學歷的人很少,林難免恃才傲物。再加上他苦讀多年取得碩士學位,卻還是留在第一線部隊帶兵,種種現實與理想的落差很大,因此決定投奔大陸。
雖然在大陸開辟了一片天,但是林在現實生活中對于父親"生不能養(yǎng),死不能送終"遺憾深深。
(摘自《鳳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