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圖片庫|供 稿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臺灣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福建千多文物見證閩臺間淵源 同根同源血脈相連
      2007年04月06日 09: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6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道,2005年初至2006年底,福建省進行了一次歷時兩年的涉臺文物普查。結果顯示,與臺灣一水之隔的福建省各地散落著1076處涉臺文物。這些歷史遺存鮮明地向世人昭示了海峽兩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脈相連、手足情深的歷史淵源。

        同根同源 血脈相連

        閩臺的地緣關系最深刻地體現在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上。如臺灣已知最早的、距今約3萬年前的“左鎮(zhèn)人”,與福建發(fā)現的“東山人”等史前人類生活年代相近?脊虐l(fā)現,無論是史前人類使用的生產工具還是他們的生活習性,閩臺兩地都有許多共同之處。目前,福建發(fā)現的萬壽巖遺址、曇石山遺址、殼丘頭遺址對閩臺之間的地緣關系最有說服力。

        06年4月19日,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偕同夫人抵達漳州龍海馬崎村祭祀祖先,祭祖完畢后,他在馬崎連氏宗祠外深情地喊道:“連家的列祖列宗、爺爺,我回來了,這次是真的回來了!逼鋵嵔陙恚_灣各界人士紛紛返回祖地謁祖。寧化石碧村、南靖塔下村、王審知墓及祠、胡氏宗祠、連氏宗祠等遺存就是聯系兩岸血緣的重要紐帶。

        清末成書的《安平縣雜記》提到,臺灣人口絕大部分是漢人,少數民族僅占很小部分,而在漢人中,“隸漳、泉籍者十分之七八”。因此臺灣與福建的關系特別密切,從而構成閩臺血緣相親的重要基礎。閩籍移民到臺灣后,通過修族譜、建宗祠、以祖籍地名作為在臺定居的名稱等方式激勵子孫勿忘故土。

        由于臺灣漢族人口以來自福建的居多,因此臺灣文化深受福建影響,比如語言、民情風俗、民間信仰、民間戲曲藝術等都有相同之處。此外,福建文化對臺灣的強烈影響還表現在清代臺灣的各級教職幾乎都來自福建。

        經貿互補 連手抗敵

        福建移民作為臺灣開發(fā)的主力軍,歷史上不斷把大陸先進的農業(yè)、手工業(yè)技術帶到臺灣,促進了臺灣經濟的發(fā)展和繁榮。由于閩臺兩地經濟互補性很強,舟楫往返,互通有無,到清代形成了以“郊商”為特色的龐大貿易網絡,留下了兩岸共同繁榮發(fā)展的佳話。

        蚶江對渡碑(即蚶江海防官署碑)、益源棧間、文興渡、萬壽塔至今講述的就是歷史中兩岸經貿互補的佳話。

        同時,臺灣自古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一直對臺灣行使管轄權和領土主權,歷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注意對臺灣的開拓經營。尤其自宋元以來,中央政府更加重視經營管理臺澎地區(qū),逐步建立各種行政、軍事機構,加強臺灣與祖國大陸的聯系。

        全面維修 重點保護

        海峽西岸的這些涉臺文物的保護工作也已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今年北京兩會期間,不少政協委員提出應該采取具體措施,加強海峽西岸的文化遺產。

        全國政協委員、臺盟福建省委副主委陳正統就海峽西岸涉臺文化遺產保護提出三點建議:設立閩南文化保護區(qū),列入07年全國十大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名錄;啟動涉臺文物保護利用專項工程,中央財政每年撥出專項資金,用于涉臺文物史跡的維護修繕和開發(fā)利用;設立閩臺文化交流基金,鼓勵閩臺文化交流。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