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礦業(yè)未受“BP待遇”估值與社會責任孰重?——中新網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證券頻道

      紫金礦業(yè)未受“BP待遇”估值與社會責任孰重?

      2010年07月15日 09:24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低開高走,這與一家遭遇重大污染事故上市公司本應得到的待遇似乎背離。這與BP(英國石油公司)所受的待遇完全不同。這是因為在上市公司股價已經處于低估情況下,“一次性事故”的影響并不足以讓基金從“投資角度”選擇放棄。

        基金未集體出逃

        紫金礦業(yè)13日復牌后雖一度大跌至每股5.5元,但隨后很快被拉起,收盤下跌3.68%。14日,紫金礦業(yè)再度低開后拉升,最終收平。H股在13日大跌12%后,14日出現小幅上漲。

        “從走勢看很可能有人趁跌在買入。”分析人士認為,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肯定沒有集體甩票,否則不會是這樣的光景。

        很顯然,機構投資者對于紫金礦業(yè)的一個尾礦庫因為大量含有重金屬物質的滲漏液流入汀江,導致江水嚴重污染,部分河段出現大量死魚,并隱瞞長達9天的消息并未作出投資策略上的激烈反映。

        雖然有基金業(yè)人士認為“這就是國內版的BP”,(今年4月BP海上鉆井平臺發(fā)生爆炸并出現大量原油泄漏),但資本市場上兩家公司的遭遇卻完全不同。BP股價在事故發(fā)生后大幅下挫,僅一個多月的時間股價已下跌三分之一,市值蒸發(fā)近700億美元。

        默認為一次性事故?

        滬上某大型基金公司有色金屬行業(yè)研究員表示:“從個人情感上來說,我認為應該拋掉;但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紫金礦業(yè))這件事在國內不是太大的問題!

        該研究員表示,從估值來看,紫金礦業(yè)在黃金股里已經是最便宜的。而在國內基金公司的估值體系中,此種污染事故很可能被當作“一次性事故”處理。如果僅僅是停產、整改,對于上百億資產的紫金礦業(yè)而言損失可控,對估值影響不大。

        這也是基金繼續(xù)持有紫金礦業(yè)的原因!叭绻蓛r再跌,已經可以考慮買入了!庇谢鸸救耸空J為。

        作為滬市權重股之一,紫金礦業(yè)被不少公募基金共同持有。統計顯示,2009年末,有96只基金累計持有紫金礦業(yè)超9%的股份。而雖然今年以來不少基金大規(guī)模減持了周期性行業(yè)股,紫金礦業(yè)前十大股東席位中剩下4只基金,其中有3只是被動配置的指數型基金,但基金持股總量依舊不可小覷。

        而與之相對的是,作為世界排名第二大的石油公司BP,是全球所有共同基金與退休基金的基本持股,但據國外媒體報道,基金公司在事故發(fā)生后持續(xù)減持BP股票。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保爾散齊在其6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主要的美國投資者都出于‘美化賬目’的需要而減持英國石油公司的股票!彼赋,“其實這對股價的估值關系不大,主要是基金經理們應該如何向他們那些(道德高尚,關注環(huán)境的)客戶解釋這只股票在投資組合存在!

        污染企業(yè)將漸被拋棄

        國內的基金經理似乎并不認為企業(yè)涉及的社會影響是需要重點考慮的,觸目驚心的污染在他們前往不少上市公司調研時已看得太多。

        但在調結構的經濟大背景之下,他們認為有關部門對此污染事件的后續(xù)處理結果仍值得關心。如果與BP一樣,紫金礦業(yè)需要承擔對社會巨額的賠償和處罰,那對其影響則會上升到財務層面,屆時機構投資者可能便無法安坐了。

        不過,在產業(yè)轉型的過程中,基金喊著新興產業(yè)的口號越發(fā)響亮。背負“污染”十字架的紫金礦業(yè)未來可能會被更多的基金所遠離。在市場整體投資偏好轉向新興產業(yè)時,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yè)開始在基金組合中占比縮水。

        此外,越來越多的主題基金出現,例如興業(yè)社會責任、匯豐晉信低碳先鋒等,直接將此類污染企業(yè)剔除出選擇范圍。雖然目前國內此類“綠色”條款只在單個基金的契約中出現,但從國外基金發(fā)展來看,并不排除未來會有基金公司將此列入股票選擇的硬性規(guī)定中。(徐皓)

      參與互動(0)
      【編輯:李瑾】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