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例利用互聯網交易假幣案宣判——中新網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社會新聞
        浙江首例利用互聯網交易假幣案宣判
      2009年09月07日 20: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中新網溫州9月7日電(記者 袁爽 通訊員 隆法軒)通過網絡聯系買家出售假幣,有時更是以磚頭、筆記薄來充當假幣進行交易。日前,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qū)人民法院一審以購買、出售假幣罪和詐騙罪,判處王某有期徒刑三年四個月,并處罰金5.3萬元。據悉,這是浙江省首例利用互聯網交易的假幣案。

        去年,王某聽老鄉(xiāng)介紹,賣假幣賺錢快,便萌生了此念頭。隨后他與阿龍(另案處理)取得聯系,作為假幣進貨渠道,并將位于溫州市龍灣區(qū)雁湖社區(qū)的暫住地用作辦公地點。

        購進大量假幣后,王某通過網絡聯系買家,以各種虛假身份與對方交易,累計售出假幣46590元。王某的交易原則是先收錢再發(fā)貨,不少買家多次向他購買。但王某有時不怎么講“誠信”,好多次,他收到錢后,不光不寄假鈔,甚至寄磚頭、筆記薄,14名“顧客”累計被騙走15 690元。

        今年2月5日,警方在某快遞公司抓獲了正提取快件的王某,并在其簽收的快件貨物搜到假幣12400元,隨后警方在其住所又搜出假幣3.8萬余元。

        法院審理后認為,王某為牟取非法利益,明知系偽造的貨幣在購買后予以出售,數額巨大,又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分別構成出售、購買假幣罪和詐騙罪,應予以數罪并罰,故作出上述判決。(完)

        ----- 社會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