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庫|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科教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朱大可:我就是魯迅的孩子 社會僅有仇恨遠遠不夠

      2006年11月08日 10:58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生于50年代的人談魯迅,心情是極復雜的,

        正如陳丹青所說,“我們這代人歡喜魯迅,其實是大有問題的!

        朱大可——文化批評家,生于1957年,F從事文化批評,文風犀利新銳。

        中學時代,也就是文革后期,我讀完了《魯迅全集》。我是在魯迅的話語搖籃里長大的,在某種意義上,我就是魯迅的孩子。除了他,我還能崇拜誰?我們的文學蘇醒都是從魯迅開始的,我喜歡魯迅的長相,他的酷勁,他的氣質,完全超越了同時代人,具有罕見的視覺力量。

        在當時,對于魯迅的官方評價,我們沒有任何反思力。魯迅在論戰(zhàn)時喜歡稱敵手為“狗”,例如他稱梁實秋是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又稱施蟄存是“叭兒”,他都可以這樣開罵,我們?yōu)槭裁床荒埽?/p>

        對我來說,魯迅的真實面目,直到1990年后才逐漸變得清晰起來的。特別是1994年到1999年在澳大利亞的生活,是我心智走向人類化的過程。在遙遠的島嶼,我獲得了理性反觀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契機。

        反思魯迅,是對新文化運動進行整體反思的一部分。我一直堅持要把早期的北京魯迅和晚期的上海魯迅分開。

        北京魯迅無疑是現代中國最杰出的作家,他的《吶喊》《彷徨》《野草》《墳》和《故事新編》,具有無與倫比的魅力。但上海魯迅卻是需要反思的。他在晚年失去了愛,只剩下仇恨,他的晚期仇恨政治學被人利用,成為歷史暴力的話語源泉。這是魯迅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魯迅本是復雜的人性組合體,他的單一造型誤導了民眾。應當把魯迅還原成人,而不是一尊完美的金剛神像。

        反省魯迅,也是反省自身,也是學著從自己的書寫里削弱、刪除那些仇恨和暴力的成分。魯迅那種人身攻擊方式,為世紀下半葉的暴力話語,提供了激進的榜樣和道德合理性。

        這方面我有深切的教訓。我不是完人,我惟一能做的就是不斷自我調試——一方面保持文化批判的力度,一方面避免人身攻擊。這是一種平衡游戲。我時常感覺自己像一個體操運動員,艱難地行走在話語的鋼絲上。

        魯迅和胡適都是杰出的原創(chuàng)者,而不是守望者。還原和重新認識魯迅,就是要正確地清理他的話語遺產,過濾掉不健康的部分,復興他所發(fā)動的文學事業(yè)。

        魯迅是仇恨的象征。面對腐敗和不公正的現狀,仇恨是可以理解的。仇恨為社會批判提供了強大能量。但僅有仇恨是遠遠不夠的,一個精神健康的社會,應當是魯迅先生和冰心女士的組合體。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僅要向魯迅學習批判精神,也要向冰心學習博愛,而在終極的意義上,愛才是支撐社會生長的偉大支柱。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編輯:邱觀史】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