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9日電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在300多億元巨額資金的推動下,滬深股市8日上演了一場“絕地反擊”。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和滬深300指數當日漲幅均超過8%,兩市全線飄紅。滬深股市強勁反彈的動力來自何方?這是否意味著持續(xù)長達4年的熊市終于走到盡頭?
神秘資金挺身“救市”滬深股市強勁反彈
來自滬深證券交易所的最新數據顯示,8日上證指數成功收復1100點失地,報收于1115.58點,漲幅高達8.21%;深證成指當日報收于2936.57點,上漲8.38%;滬深300指數則上漲8.18%,收盤報905.77點。當日滬深市場成交量高達317億元,兩市無一交易品種下跌。
由于此前滬深市場一直處于交易量萎縮的狀態(tài),兩市成交量一直在90億元上下徘徊。此番超過200億元的新增資金突然現身,引起市場參與56者議論紛紛,“平準基金救市”的猜測再度趨熱。平準基金是政府透過特定機構(證監(jiān)會、財政部、交易所等),以法定方式建立基金,透過對證券市場逆向操作,平息非理性劇烈波動,以穩(wěn)定證券市場的基金。
但也有一些市場人士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上海天相投資咨詢公司策略分析師仇彥英認為,此次神秘資金挺身“救市”,與去年“9·14”行情極為相似,估計是券商通過拆借獲得的資金入市。由于券商短期資金拆借受到諸多限制,如果市場人士對資金來源判斷準確,則意味著這輪強勁反彈中已經帶有“政府曲線救市”的影子。
“潛在利好”蜂擁而至
盡管近期并沒有實質性政策出臺,但“潛在利好”已蜂擁而至。6月5日召開的第29次基金聯(lián)席會議上傳出消息,管理層正在醞釀六項利好,包括允許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允許基金公司以資本金購買旗下基金,允許上市公司購買基金;推動合規(guī)機構資金入市,包括社保資金、保險資金以及企業(yè)年金入市,擴大QFII入市規(guī)模;創(chuàng)造良好的稅收環(huán)境,減免征收股息稅;成立投資者保護基金;批準商業(yè)銀行成立基金公司等。
管理層的承諾正在逐漸變成現實:6月6日,首家“銀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工銀瑞信獲準成立。同一天,證監(jiān)會就《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鵬華基金副總裁殷克勝認為,政府打出“政策組合拳”,顯然是希望通過制度建設解決市場的一些基本問題,再借用市場力量來積極調節(jié),從而推動改革,為市場創(chuàng)造可以長期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的環(huán)境。
另一個意義上的利好來自于正在推進的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根據市場的判斷,有“第一基金核心股”之稱的中國石化和長江電力極有可能出現在第二批試點名單中。市場人士認為,如果類似的優(yōu)質企業(yè)能進入改革行列,投資者信心有望重新凝聚。
價值回歸迎來建倉良機?
許多經濟學家和市場人士都將長達4年的“熊市”視為價值回歸的過程。實際上,在市場持續(xù)下跌中,越來越多虛高的股價已經被“擠干水分”,進入了一個具有投資價值的區(qū)間。
在南方高增長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呂一凡看來,長線投資者建倉時機已經悄然到來。呂一凡的這一觀點基于對宏觀經濟形勢的研判:平穩(wěn)快速增長成為中國經濟過去和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經濟運行的主基調,宏觀調控已經初見成效,除個別行業(yè)外已經基本恢復平穩(wěn),宏觀調控壓力逐步減弱,企業(yè)的經營環(huán)境也在逐步得到改善。呂一凡據此認為,一旦未來宏觀經濟表現好于當前部分投資者的悲觀預期,股票市場上會有明顯反應。
市場每次非理性下跌都會創(chuàng)造很多價值投資的機會。據測算,目前A股整體的市盈率水平已不足16倍。隨著一些大盤藍籌股的投資價值在恐慌拋壓下被低估,部分優(yōu)勢行業(yè)和個股甚至已經具備了國際比價的優(yōu)勢。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盡管反彈能持續(xù)多久,“熊市”是否走到盡頭尚難以定論,但有關專家認為,對于投資者來說,隨著市場投資價值開始顯現,入市良機已經到來。(記者 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