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海難六名中國船員悉數找到 將辦大型追悼會——中新網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華人新聞
        長崎海難六名中國船員悉數找到 將辦大型追悼會
      2010年06月17日 16: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身著防護服的救護作業(yè)員正在對“第二山田丸”殘。▓D中遠端的船只)進行清理。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中新網6月17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道,在2010年1月12日失事沉沒的日本長崎山田水產株式會社的“第二山田丸”殘骸在被拖出海面后,船上失蹤船員遺骸相繼被發(fā)現,其中就包括六位中國籍船員的遺骨。

        目前,遇難的六名中國船員之中,有五名遺體身份已確認。其中,包括之前發(fā)現的中國船員盧海明(45歲),以及鮑志光(41歲)、黃慧(37歲)、黃志龍(39歲)、王光安(37歲),剩余一人邵明兒(40歲)有待進行DNA檢查后即將確認。

        失蹤的中國籍船員全部來自中國浙江省某漁業(yè)公司的水手。沉船所在公司長崎山田水產株式會社社長山田浩一的發(fā)言令大家不禁為之動容:“雖然很遺憾(失蹤船員都已去世),但是在我們船員家屬們強烈愿望的感召下,他們終于全部‘回來’了。”

        2010年1月12日,載有四名日本船員、六名中國船員的拖網漁船“第二山田丸”在日本長崎縣海域五島列島附近海面沉沒,船上十名船員全部失蹤。雖然中日雙方政府及相關部門非常重視此次沉船事故,但由于打撈這艘船只在資金、技術上都存在一定困難,因此打撈作業(yè)拖了近半年,進入6月份方才正式開始運行。專業(yè)打撈隊首先將沉船殘骸從沉沒現場移至90公里之外的五島市崎宿町海域淺海海域,并于6月9日、10日,首次在甲板下面的魚類分選操作艙中發(fā)現了三名失蹤者遺體。其中包括中國船員盧海明(當時45歲)。6月11日,同樣是在魚類分選操作艙中,又發(fā)現了四名失蹤者遺體。6月16日,被拖出海面的船體殘骸被運送至長崎市福田海面,長崎海上保安隊進入船內開始進行搜索,并再次發(fā)現三具遺體,至此,失蹤的十名船員遺體全部被發(fā)現。

        據海上保安部職員透露,在進入船內調查前,載有隨同前往的家屬和山田水產職員們的船只鳴響起汽笛,人們將花束投向大海,雙手合十為船員們祈福。海上保安部職員將沉船內散亂的漁具全部清理之后,大約于上午9時45分開始進行的搜索。并在搜索開始的十五分鐘后,在靠近船底部的居住艙里發(fā)現了最后三具遺體。

        長崎大學醫(yī)學部進行了身份確認。其中兩名日本船員、五名中國船員的身份業(yè)已確認。他們是“第二山田丸”船長股張保(當時49歲),機關長滿尾幸人(60歲)、甲板長大道義人(當時54歲)、甲板員今宮孝(當時58歲),以及中國籍船員盧海明(當時45歲)、鮑志光(當時41歲)、黃慧(當時37歲)、黃志龍(當時39歲)、王光安(當時37歲)。身份待查的最后一名船員為中國船員邵明兒(當時40歲),要進行DNA檢驗后方可確認。

        山田水產公司決定在全部失事船員的身份確認之后,于6月下旬~7月上旬之間,準備在長崎市舉行大型紀念追悼會。山田丸的船體在搜索結束后將實施拆卸處理。

        為了進一步查明事故的原因,日本國土交通省運輸安全委員會的三名調查官員將對船體進行徹底檢查,并力爭分析出事故發(fā)生原因。同時,日本海上保安部也將就此事故實施一項200人的調查,希冀能夠通過大家的分析,找到導致事故的誘因。

        “第二山田丸”失事后,許多日本專家學者對失事原因進行了分析猜測。有人認為是遭到突然的風暴,有人認為是漁船的航向出了問題。一位要求不透露姓名的日本學者告訴記者,這次事故的發(fā)生非常突然,沉船速度之快非一般自然風浪漩渦可以導致。不過,長崎海難沉船失蹤船員似乎冥冥之中聽到了親人們的呼喚,全員遺體被找回一事,可謂“不幸中的萬幸”。(丁虹)

      參與互動(0)
      【編輯:王海波】
        ----- 華人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