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收入分配調整 政府良心要體現于“良薪”——中新網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華文報摘
        大公報:收入分配調整 政府良心要體現于“良薪”
      2010年06月04日 10: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中新網6月4日電 人保部專家在《人民日報》發(fā)文建議政府借鑒類似日本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香港《大公報》4日刊文說,全國兩會期間,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如何把“蛋糕”分好體現的是“政府的良心”。這里所說“蛋糕”就是指社會財富。正如網民所言,分配的原則并不復雜:“良心”就是“良薪”。這迫切需要在深化收入分配方面拓寬利益表達渠道,分配好話語權。勞資、官民、政企之間以及這些角色的多邊磋商,都需盡快有套完整機制。

        文章摘編如下:

        專家倡擬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建議,政府應借鑒日本當年施行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在“十二五”規(guī)劃或政府的工作計劃里,酌情考慮采取類似做法。如果年均工資增長15%以上,五年左右就可以翻一番,中國已具備這種條件。

        蘇海南在《人民日報》上披露,收入分配方案年內應該會出臺,現實問題已經非常嚴重,收入分配不合理、貧富差距拉大是不爭事實,如果再不解決,可能會導致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

        他認為,中國的GDP增速目前在8%以上,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已經是偏低中等收入國家了,中國基本具備條件,有責任、有能力讓老百姓收入增長得更快一些。

        “收入分配”成為中國的熱門詞匯。中央高層近日接連表態(tài),將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提高職工工資;國家發(fā)改委、全國人大財經委等部門針對收入分配改革展開密集調研,北京等一些省市日前紛紛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權威專家披露,有望在年內出臺收入分配方案,加快解決收入差距問題。

        良心要體現于“良薪”

        3月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如何把“蛋糕”分好,體現的是“政府的良心”。這里所說的“蛋糕”,就是指社會財富。

        其實,正如一些網民所言,這種分配的原則并不復雜:“良心”就是“良薪”,即讓工人擁有體面的工資。畢竟工資是衡量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最直觀標準。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老百姓的普遍感覺是,漲工資好難。企業(yè)內部很多人缺乏話語權,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新一代的產業(yè)工人與他們的祖輩、父輩相比,有知識、有文化,也有夢想、有訴求,他們迫切需要面對企業(yè)事務和自身權益的話語權、參與權。

        而政府往往采取單一的行政干預,譬如提高最低工資、社保福利標準的方法,但容易忽視企業(yè)的耐受能力。大量的勞動密集型、一般性競爭領域的企業(yè),利潤普遍較薄,有的利潤率水平只有3%至5%,且稅負比較重,使得一些企業(yè)難以承受提高勞動者工資所增加的經營成本。

        這就迫切需要在深化收入分配方面,拓寬利益表達渠道,分配好話語權。勞資之間、官民之間、政企之間以及這些角色的多邊磋商,都需要盡快有一整套完整機制。

        比如工資確定機制,由企業(yè)和職工具體協(xié)商工資水平,既讓勞動者在工資收入中享有充分的話語權,亦充分傾聽企業(yè)聲音,對企業(yè)給予稅收優(yōu)惠政策,來促進實現員工工資的正常增長,實現企業(yè)與工人的雙贏。

        再如工資增長機制,即將工資與經濟增速、物價漲幅掛鉤,實現聯動,避免出現工資漲幅遠遠落后于GDP和CPI的局面。目前已有山東、江蘇等多個省試點建立了最低工資與物價的聯動機制。

        這些機制的建立,更有利于各個企業(yè)、各個地區(qū)因地制宜來協(xié)商談判,比政府籠統(tǒng)規(guī)定一個最低工資標準,恐怕更有效。(馬浩亮)

      參與互動(0)
      【編輯:官志雄】
        ----- 海外華文報摘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