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習近平結束對英國國事訪問回到北京 來源:央視新聞
中新網10月26日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4天訪英之旅已畫上句號,但中英黃金關系才剛剛開始。對此,法國《歐洲時報》26日評論表示,習近平此訪將兩個東西方大國空前拉近,而中英之間的合作之所以能夠取得新突破、中英伙伴關系之所以能夠被賦予新內涵,不僅是兩國因戰(zhàn)略需要做出的決策對接,更是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趨勢加深下國家關系處理的典型體現。
文章摘編如下:
當前,蓬勃興起三十余年的經濟全球化,其雙刃劍效應逐漸凸顯:一方面,資源跨國配置促進了世界經濟的活力;另一方面,風險跨國傳導加劇了世界經濟的動蕩。雖然歷經多年復蘇,當今世界經濟不僅沒有完全走出那場因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fā)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影響,反而步入了低增長的平庸時代。
10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契克斯首相鄉(xiāng)間別墅同英國首相卡梅倫再次會晤。這是習近平與卡梅倫漫步草坪,邊走邊談。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這樣的情形下,如何化解經濟全球化矛盾、擺脫經濟危機影響,成為各國的重要思考。一路走來,“加強國際經濟協(xié)調、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逐漸成為最大共識。盡管過程中也有人開出“反全球化、去全球化”的解決思路,但這等于將全球化的諸多好處也都抹去。于是,我們看到,這些年各種國際商討、會議、論壇逐漸增多,一方面尋求復蘇經濟的對策,更深層次則是探討如何完善國際經濟體系。
經濟全球化的同時,世界多極化也在加速。雖然美、歐、日三極并存的格局還沒有太大改變,但近二十年乃至今后很長時間,新的力量中心將不斷崛起。目前已經有較大經濟實力并且發(fā)展勢頭強勁的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南非,也即五個“金磚國家”,如果能抓住機會、有所作為,則可能分別在本世紀二三十年內,在多極世界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而這其中,中國又最被看好。
世界格局的重構越來越近,在這樣的現實與趨勢中,構建怎樣的合作關系成為近年來各國考慮的重點。目前來看,參與和構建多層次合作架構是普遍選擇。通常有四種形式:一是全球多邊層面合作機制,二是同類國家、跨地區(qū)層面合作機制,三是區(qū)域層面合作機制,四是雙邊合作、協(xié)調機制。這也是近年來全球治理風生水起、各種組織機制應運而生、各式自貿區(qū)層出不窮、雙邊關系不斷升級的重要原因,彰顯的是各個國家特別是大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抓住戰(zhàn)略機遇期的現實。
10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倫敦參觀國際移動衛(wèi)星公司。新華社記者 張鐸 攝
從這個意義上看,中英關系的升級就順理成章了。英國方面多次表示要做“中國在西方最堅定的支持者、最開放的合作伙伴”,首相卡梅倫的政策調整被英國媒體稱為“向東看”,甚至認為這是二戰(zhàn)后英國外交政策最大膽的改變。從中國方面看,以合作共贏的方式處理好彼此關系,以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看待對方,相互尊重核心利益,相互尊重各自發(fā)展道路,一直是新領導集體上臺后不斷倡導的。
擁有全球影響的大國,能夠逐漸摒棄零和游戲的思維,不斷超越社會制度、文化傳統(tǒng)差異的羈絆,積極理性看待雙邊關系,正成為近年來國家關系處理的典型。中英關系如是,又不僅限于此。以歐洲為例,這些年中國與歐洲多國的關系處理中,雙方大都遵從了這一原則,也正因為能夠盡量做到平等相待、相互理解,中歐關系近年來不斷加碼,引發(fā)高度關注。
輿論已經注意到,在習近平結束英國之旅后一天,荷蘭國王亞歷山大就攜250余名商界代表抵華,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也都將于近期訪華,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第四次會晤也將在華舉行……如此高頻度的互動,也讓升級版中歐關系的雛形浮出水面,其戰(zhàn)略價值也不斷放大,而這對于中歐雙方來說無疑是雙贏。
基于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國家關系處理模式也許有很多種,而這次中英、中歐關系升級的操作,無疑已經收到成效,也會成為新時期建立新型國際關系的一種示范。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