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官員:旱災“不能都歸咎于基礎設施”——中新網(wǎng)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nèi)新聞
        云南省官員:旱災“不能都歸咎于基礎設施”
      2010年03月24日 05:13 來源:新京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昨日,云南省曲靖市羅平縣牛街河水電站,一名放羊的村民坐在干枯的河床上休息。本報記者 李強 攝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云南

        百年一遇的大旱讓云南省水利設施面臨的問題暴露出來。盡管在全國水資源總量排名第三,但水資源分布不均、特殊地理環(huán)境以及脆弱的水利設施所導致的調(diào)水、蓄水能力不足,都成為旱情成因。記者發(fā)現(xiàn),旱情更多發(fā)生在農(nóng)村。作為農(nóng)村不多的水源地,小水窖和地表水幾乎全部喪失。

        對話 1

        “應適當加大儲水能力”

        專家稱,水資源豐富讓云南忽視加強水利設施

        ●對話人物:駱銀輝 云南省地質(zhì)礦產(chǎn)勘察院副院長

        新京報:云南省水力資源有何特點?

        駱銀輝:云南水利設施薄弱。降雨量大,且三條大江的水資源豐富。但地質(zhì)結(jié)構(gòu)復雜,導致降雨滲不下去,地下儲水空間少。

        新京報:怎么看云南在旱災中有如此大的損失?

        駱銀輝:云南水資源分布不均,遇到天災水源就沒了;異地取水能力不行。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云南水利設施建設?

        駱銀輝:水資源太好讓人們忽視了水利設施的加強,目前基礎設施較落后。大旱提醒重視水利設施建設,及應急政策的出臺。

        新京報:基層水務部門反映,客觀條件限制大。

        駱銀輝:這是事實,很多居民住在高山區(qū),水都抽不上去。還面臨著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程度的限制等。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挖掘地下水這種做法?

        駱銀輝:打井只能應急。地下水一下子用掉會帶來負面作用。但這是救命行動,旱情過后,一定要重新規(guī)劃使用這些井。

        新京報:你覺得大旱給云南帶來什么經(jīng)驗?

        駱銀輝:第一,要考慮適當加大蓄水能力。第二,加強異地調(diào)水能力。

        對話 2

        “不能都歸咎于基礎設施”

        曾毅表示,基礎設施建設受發(fā)展條件制約

        ●對話人物:曾毅 云南省水利廳辦公室副主任

        新京報:請介紹一下云南省水利設施情況。

        曾毅:云南省水資源總量大,但分布不均。水利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利用率不高,再分配能力也弱。我們一直比較重視水利設施建設,2007年以來,在這方面的投入已翻了幾番。

        新京報:目前有說法稱,特別是在農(nóng)村傳統(tǒng)水利設施發(fā)揮作用不大。你怎么看?

        曾毅:這種說法比較片面。全省800萬人吃水困難,總?cè)丝谟?500多萬,其余3000多萬還是有保障,整體來看起到了很大作用。我個人認為,目前一些問題大部分因為百年一遇的天災,不能全部歸咎于基礎設施。

        新京報:是不是正因為水力資源豐富,致使我們忽視了水利設施?

        曾毅:政府和水利部門從來沒有忽視過水利設施的建設,不是不重視,是經(jīng)濟條件不夠,基礎設施建設受發(fā)展條件的制約。

        新京報:相關(guān)部門有沒有考慮到大量取地下水的隱患?

        曾毅:這幾年地下水開發(fā)利用,我們出臺了不少措施。我們一直在緊抓地下水的管理。

        本報記者 陳寧一

        ----- 國內(nèi)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