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國經濟新版圖:中西部崛起改變東強西弱——中新網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解析中國經濟新版圖:中西部崛起改變東強西弱
      2009年08月27日 17:43 來源:《小康》雜志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中國經濟新版圖

        中西部的迅速崛起正在改變中國“東強西弱,南快北慢”的舊格局。

        此前三十年,中國經濟這駕高速跑車的引擎來自于強大的外向經濟,驅動中國前進的兩個車輪分布在沿海經濟帶和東部經濟帶。當中國經濟轉向內部,三十年來形成的前進動力正在轉向西部和中部。

        本刊記者深入中西部重鎮(zhèn)湖北武漢市、內蒙古包頭市,和一條黃河隔開的晉陜兩省,意圖通過對龍頭城市的標本調查,以及中西部省份的對比,尋找和發(fā)現十年來中西部各省在中國經濟地理版圖上的變化規(guī)律。

        在經濟危機這道大坡上,沿海、中部、西部、東北正在構成了中國前進的“四輪驅動”。中國的復興之夢如果從1840年算起,那是近兩百年的一個超長馬拉松。單靠后輪驅動曾經讓中國跑車駛上了高速路,但在爬坡的時候,四輪驅動將是中國繼續(xù)前進甚至超越對手的最好方式。

        武漢的萬億夢想

        大武漢的萬億夢想是形勢所迫,還是制度驅動,未來的武漢會否一鳴驚人,都將在八年之后得到解答。

        文 本刊記者 蘭燕飛

        大武漢的鼎盛時期,距今不過百年。

        中國只有兩座城市被人習慣稱為“大”,一是上海,另一個就是武漢。

        從漢正街到光谷

        8月5日,武漢昔日最為輝煌的商業(yè)地帶,曾經的“天下第一街”漢正街,挖土機轟隆隆的聲音不絕于耳,儼然一個偌大的工地。個體戶梅偉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的改造工程。修路,蓋樓,每一次改造工程除了造成交通擁堵外,在梅偉看來,其實工程本身對于漢正街市場的發(fā)展,并沒有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漢正街小商品市場曾經是全國首個市場,全國最早的一批“萬元戶”就是在這里誕生的。

        如今,漢正街名聲仍在,盛況早無。行走于漢正街,與在中國大多數的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大型批發(fā)市場并沒兩樣:喧鬧,低檔的物品及隨處可見擺地攤行騙的低劣江湖術士,更有小偷出沒其間。除了公認的商品質量不高、管理混亂之外,周邊逐漸興起的更貼近市場需求的一些小商品市場搶走了漢正街的位置。

        同樣作為全國著名的批發(fā)市場,在漢正街之后崛起的義烏小商品市場卻已走向國際。二十年間,義烏市場設施改建經歷了五代,從馬路到室內市場,從安全、暢通的“商場式”再到外有花園、內有完善服務的星級博覽中心。

        漢正街的小商品流通模式曾引領潮流,但這種原始的流通模式已不再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漢正街的推倒重來表明了武漢人重建商業(yè)模式的決心。

        曾任武漢市副市長、湖北省副省長、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的辜勝阻在接受《小康》記者采訪的時候也認同,在強調創(chuàng)新進取、務實守信和合作多贏的現代是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中,武漢所體現的中部地區(qū)這種相對保守的內陸觀念文化是制約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批評武漢人沒有眼界的聲音不只是出現在漢正街。

        2001年7月,中國批準在武漢建立國家級的光電子產業(yè)基地——中國光谷。有人說,在武漢經濟發(fā)展歷史上,有兩件事曾引起市民空前熱烈的反響。一件是當年中央決定修建武漢長江大橋,一件就是建設“武漢•中國光谷”。

        八年之后,“中國光谷”如地方政府所愿,招商引資帶來了一批的高新技術項目,也成功地帶動光谷周邊的房地產價格一路飆升。但以光纖光電子為主打品牌的光谷卻尷尬地看到,來自廣東的華為不費吹灰之力就吸引走了其周邊高校此類專業(yè)的所有優(yōu)秀人才。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的“烽火科技”作為“中國光谷”的核心主力企業(yè),2008年其以60億元的產值、同比50%的增長穩(wěn)坐東湖高新區(qū)重點企業(yè)的第二把交椅。據了解,這樣的增長主要來自于政府的扶持。如同GDP增長的數據一樣,同比很高,放在全國的范圍去考量,則比較尷尬。

        “它連華為的一個零頭都算不上。”烽火科技的員工胡彥對增長數據很不以為然,在他看來,武漢的高新技術產業(yè)和發(fā)達地區(qū)的廣州、上海相比,距離還很遠。統(tǒng)計數據顯示,在2006年,上海、北京、廣州三市高新技術產業(yè)當年實現產值分別為4460.97億元、3010.7億元、2187.57億元,武漢市僅為1100.4億元,到了2008年,武漢市東湖高新區(qū)的總收入也只有1750億元。北京、上海、西安、廣東、長春等省市已經開始爭奪“中國光谷”的混戰(zhàn),武漢的先機并未能占得多少便宜。

        從漢正街到光谷,普通的商業(yè)貿易未能越過“水貨”時代的低門檻,而瞄準高科技電子產業(yè)的光谷卻面臨著高門檻的考驗。在一低一高之間,武漢如何發(fā)力頗費思量。

        野心與速度

        在令人眼花繚亂的30年變革中,那些弄潮兒的城市中沒有了武漢的名字。武漢的尷尬在于,昔日之盛正是今天失意之所在。

        2004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促進中部地區(qū)崛起。武漢由此開始突飛猛進之路。

        2008年,武漢市長李憲生升任湖北省常務副省長,隨即出掌武漢城市綜改辦的主任,繼續(xù)推動其武漢任上未竟之事業(yè)。借力于國家4萬億元投資的東風,武漢城市圈在2009推出156個重大項目,投資總規(guī)模達到約1.3萬億元。第一批的重點投資砸向了大東湖生態(tài)水網工程、臨空經濟區(qū)、武漢新港、城際鐵路和武漢地鐵等。

        武漢的這一速度,在“中部崛起”的行列中仍無法奪得龍頭老大的位置。2009年7月,中國各省市紛紛公布上半年GDP數據,中西部引人關注地站到了前面。武漢以10.1%的增速位列19城市的第12位,中部六省省會城市的第四位,落后于合肥、長沙和南昌之后。

        對于宣稱“中部崛起”的武漢來說,這并不是一個理想的數字。

        武漢市發(fā)布上半年經濟運行分析報告指出,與歷史數據相比,與增加就業(yè)的要求相比,與改善民生的要求相比,目前經濟增速仍處于較低水平。與武漢的經濟增速相比,長沙則令人矚目得多,在2009年上半年的GDP增幅中,長沙以14%遠超武漢。而且,當武漢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在六月份出現——141%的負增長時,長沙同月卻以17.9%的增幅成為第二產業(yè)發(fā)展的主動力。

        一江之隔的長沙的表現對武漢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刺激。武漢市發(fā)布上半年經濟運行分析報告指出,武漢市工業(yè)經過多年建設形成了偏重化結構,鋼鐵、石化、汽車等行業(yè)為主導力量,這恰是金融危機中受影響最大的行業(yè),而工業(yè)占據了武漢市生產總值的近40%,因此,工業(yè)對整體經濟的支撐作用明顯減緩。

        “武漢現在發(fā)展很快,比武漢市過去要快,但比別人要慢。人家發(fā)展更快!蔽錆h市統(tǒng)計局綜合處處長肖紅華苦笑著說,“以前我們從不和中部六市比,因為他們太小,不需要和他們比,但現在必須要和他們比。而且地市州也要拉進來,他們發(fā)展也很快。因為武漢市發(fā)展速度沒有他們快嘛!

        武漢崛起的愿望其實比任何時候都強烈。

        鳥槍換炮的夢想

        2009年武漢城市圈試驗區(qū)全面啟動,本刊記者8月來到武漢時,整個武漢猶如一個巨大的工地,各種工程和項目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其中有正在修建的第七座橋梁、80萬噸的化工新區(qū)、地鐵、華中新第一高樓等等。

        “沒項目就沒活力,沒活力就沒發(fā)展的動力,即使經常拆遷也是為了眼前的發(fā)展,為了創(chuàng)造財富,引進投資,這就是抓手!蔽錆h市一位政府官員這樣告訴記者。

        武漢市大張旗鼓建設的背后,有著一個萬億元夢想。

        “在未來幾年里,市長先生將把武漢打造成什么樣子,亮點在什么地方?”2008年10月10日,武漢市市長阮成發(fā)在回答《中國時報》胡鴻仁的問題時朗聲說:把武漢打造成中部經濟中心。

        就在此前的兩個月,武漢市剛剛提出,要經過8年左右努力,邁進“萬億元GDP俱樂部”,即到2015年,武漢市每年的GDP要達到1萬億元。

        “2003年以來,在投資上加大了力度,經濟因此也成加速的態(tài)勢發(fā)展!毙ぜt華分析,武漢自從2002年開始進行產業(yè)結構調整,加速發(fā)展先進制造業(yè)和現代服務業(yè),對薄弱企業(yè)則進行了資產重組,市區(qū)的國企外遷,騰出地方發(fā)展房地產業(yè)。而先進制造業(yè)搬遷后產品設備全部換新,用肖紅華的話說叫“鳥槍換炮”,以此來發(fā)展先進制造業(yè)。同時,市中心的位置騰出來發(fā)展第三產業(yè)。數據顯示,武漢市2007年第三產業(yè)增長第一次突破50%。2008年則繼續(xù)提高,達到50.2%。

        “現在是中部發(fā)展最好的時機!毙ぜt華認為。

        武漢市受益于國家這一輪大規(guī)模投資之刺激,6月份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以41.5%的增幅成為中部龍頭,將為武漢市鋼鐵、裝備制造等重點行業(yè)帶來外部需求,從而拉動經濟的發(fā)展。

        一直以來,武漢的發(fā)展亦是湖北前進的間接反映。曾任湖北省省委書記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俞正聲說過,“武漢要保持了30%左右的速度,全省平均低不下20%來。就這么個地位”。

        2009年,湖北首次邁入GDP“萬億元俱樂部”,一同晉級的還有湖南省,這使我國GDP總量超萬億元的省區(qū)市達到了13個。在湖北省的11330.38億元中,武漢市占據了其中的35%。但武漢市如何在八年的時間里達到2008年整個湖北省的生產總值,跨入“萬億GDP俱樂部”?

        “難度比較大!毙ぜt華直言不諱,但“武漢市要做中部龍頭,必須要達到這個目標,這是形勢所迫!

        2009年6月24日,武漢市發(fā)改委副主任熊貽沛向武漢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報告相關情況時透露,國家發(fā)改委批準武漢市為全國首個綜合交通樞紐研究試點城市。未來五年,武漢鐵路、航空、港口、軌道交通項目總投資達3390億元,占武漢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總額的65.8%。如此大規(guī)模的投入將為武漢跨進“萬億元GDP俱樂部”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武漢不鳴

        張之洞,這個曾經改變過武漢甚至湖北的名字,近年來屢被提及。

        8月份,一系列的紀念張之洞百年逝辰的活動在武漢醞釀上演。如果說張之洞開創(chuàng)了武漢現代化的第一頁,武漢的后現代化時代,還在繼續(xù)重溫張之洞時期的輝煌,對于武漢,是否是一種難言的苦痛和另一種深切的期盼?

        武漢的起跑從2003年開始,每年的GDP都以同比超過10%的增速在向前飛奔。2008年的金融危機下,武漢市仍以兩位數的增速跑在前列。武漢市市長阮成發(fā)對武漢明天的發(fā)展雄心勃勃,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反復提及,確立武漢城市圈的改革試驗點,將之定位為新型的工業(yè)化及城鎮(zhèn)化道路其實就是在尋找一個突破口,而這樣的突破無疑將對全國經濟發(fā)展的模式提供一個標本性的作用。

        武漢市作出如此規(guī)劃的支撐力量是:從經濟發(fā)展規(guī)模等方面而言,中部沒有哪個城市能與武漢相比擬,武漢目前已邁入3000億元俱樂部。按照計劃15%的增長速度,武漢將打造8個千億元產業(yè):鋼鐵基地、汽車制造、石油化工、光電科技、先進裝備制造業(yè)、能源環(huán)保產業(yè)、創(chuàng)意產業(yè)及現代物流業(yè)等,通過8-10年的努力,武漢GDP則將突破萬億元。

        武漢要實現自己的萬億元夢想,除了來自中部其他城市飛速發(fā)展的挑戰(zhàn),更大的挑戰(zhàn)來自于自身。2008年末,武漢除了鋼鐵和汽車分別達到了818.94億元和635.54億元,其他的產業(yè)距離千億元還有相當的一段距離。

        事實上武漢新一任領導官員的轉換頗具深意,2008年1月,先是武漢市長李憲生升任湖北省常務副省長,湖北省副省長阮成發(fā)接過了武漢市長之職,三個月后,武漢市委書記苗圩誰調工信部,湖北省委副書記楊松接過了武漢市委書記的帥印。此前,省委副書記兼任市委書記的情況只出現過一例,即廣東省委副書記兼深圳市委書記劉玉浦。這種超常規(guī)的人事安排顯示了下一步武漢的發(fā)展之重,升任常務副省長的李憲生出掌武漢城市綜改辦主任,湖北省高層集眾多要員布局的“武漢城市圈”,目標直指中部經濟中心位置。楊松在西藏履職長達30多年,上任后楊松加強了“武漢”轉變的方向,即促進“要素驅動”向“創(chuàng)新驅動”轉變,“資源信賴”向“科技依托”轉變,“粗放增長”向“集約增長”轉變。

        阮成發(fā)提出,2009年,武漢的重點是要在體制機制上要有所突破。他認為,這種突破不但包括建立一系列制度的設計,制定新的規(guī)章、規(guī)定,還包括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綜合配套改革來加快發(fā)展。

        武漢市官方報紙《長江日報》年初發(fā)表評論文章,號召當地官員“向張之洞學習治理和改革”,稱“時勢迥異,張之洞所處的時代非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但我們要往哪里去,這是百年前張之洞面臨的問題,也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李憲生說,“武漢城市圈”正處于加快發(fā)展的黃金期。

        公元前613年,楚莊王即位。三年無明顯政績。大臣伍舉含蓄地問楚莊王:“有只大鳥在楚周山呆了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么鳥?”楚莊王回答說:“這不是普通的鳥,它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彪S后 ,在公元前594年,楚莊王確立了他稱雄中原的霸主地位。

        楚地后裔武漢,會否一鳴驚人?

        武漢城市圈在2009年風生水起,其投資規(guī)模達到了1.3萬億元

        武漢市的目標是:到2015年,每年的GDP要達到1萬億元。

      【編輯:朱鵬英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