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旱區(qū)將迎來明顯降雨 高溫天氣轉戰(zhàn)南方——中新網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中國北方旱區(qū)將迎來明顯降雨 高溫天氣轉戰(zhàn)南方
      2009年08月16日 14: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8月12日,農民進行生產自救。遼寧省義縣遭受50年一遇嚴重干旱,有關部門己發(fā)布紅色預警。現全縣18個鄉(xiāng)鎮(zhèn)受災,耕地干旱面積達81萬畝,占總耕地面積80%,其中30萬畝絕收,西部山區(qū)6個鄉(xiāng)鎮(zhèn)人、畜飲水發(fā)生困難。 中新社發(fā) 李鐵成jz 攝

      版權聲明:凡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網8月16日電 綜合消息,中央電視臺引述氣象部門的消息說,預計從17日開始到19日,中國北方旱區(qū)將有一次較明顯降雨過程,而未來一周高溫天氣則將轉戰(zhàn)南方。

        8月上旬以來,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等北方大部分地區(qū)仍無有效降雨,持續(xù)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旱情發(fā)展迅速。其中,遼寧省朝陽市出現50年一遇的旱情。

        鑒于上述地區(qū)旱情形勢嚴峻,國家防總16日上午10時決定將抗旱應急響應級別提升至Ⅲ級。 并派出工作組赴抗旱一線指導地方開展抗旱工作。

        截至8月16日統計,全國作物受旱面積達到1.68億畝,比8月11日增加了4500萬畝,其中重旱5969萬畝,干枯1554萬畝,有390萬人、437萬頭大牲畜因旱發(fā)生飲水困難。

        北方旱區(qū)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當前抗旱工作,積極組織動員廣大干部群眾,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全力抗旱。據統計,截至8月16日,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4省(區(qū))重旱區(qū)日最高投入抗旱人數574萬人,開動機電井67萬眼,泵站3462處,投入機動抗旱設備38.6萬臺套、機動運水車輛33.6萬輛,通過各種應急措施,解決了150萬人、89萬頭大牲畜的因旱臨時飲水困難,完成抗旱澆灌面積4700萬畝。

        近期以來,除了旱情外,中國部分地區(qū)還遭受了臺風、洪澇的多重考驗。

        據民政部統計,截至15日7時,“莫拉克”共造成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431萬人受災,因災死亡9人,失蹤3人,緊急轉移安置162.5萬人;倒塌房屋1.6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26.9億元。

        臺灣方面,截至15日晚10時,臺風“莫拉克”共造成全臺124人死亡、56人失蹤、45人傷;撤離23689人,開設170處收容所,收容4490人。

        中央氣象臺專家介紹,秋季是臺風影響中國最嚴重的季節(jié);另外目前仍然不能排除發(fā)生流域性強降水的可能性,因此,要繼續(xù)做好防御各種自然災害的準備。

        中國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使得中國洪澇、干旱等災害頻繁發(fā)生,經常出現旱澇急轉。據氣象預報,近期中國自西向東將有明顯降水過程,太湖還將持續(xù)高水位。

        國家防總統計顯示,截至7月30日,今年以來全國共有29個省區(qū)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fā)生不同程度洪澇災害,受災人口6736萬人,死亡307人、失蹤113人,直接經濟損失約465億元。

        針對中國南澇北旱的格局,國家防總強調,中國仍處于防汛抗旱關鍵時期,要求各地要密切監(jiān)視汛情和旱情,加強會商與分析,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兩手硬,牢牢把握防汛抗旱工作的主動權,全力做好下一階段的防汛抗旱工作。

      【編輯:朱鵬英
       
      請您登錄/注冊后發(fā)表觀點!  進入社區(qū)  查看評論>>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