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首頁| 滾動| 國內| 國際| 軍事| 社會| 財經| 產經| 房產| 金融| 證券| 汽車| I T| 能源| 港澳| 臺灣| 華人| 僑網| 經緯
      English| 圖片| 視頻| 直播| 娛樂| 體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視界| 演出| 專題| 理論| 新媒體| 供稿
      字號:

      中國首艘自主建造極地科考破冰船今下水 揭秘亮點

      2018年09月10日 04:41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雪龍2”號全球首次采用雙向破冰技術

        我國自主建造極地科考破冰船十日下水

        本報記者 陳 瑜

        據媒體報道,9月10日,我國首艘自主建造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將在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

        下水,被認為是船舶建造中的重要節(jié)點。

        “好比房子封頂,下水意味著船只完成建造任務,開始進入裝修階段!弊匀毁Y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極地海洋學研究室主任、新建破冰船項目科考系統(tǒng)負責人何劍鋒9日在接受科技日報專訪時表示,該船將于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這艘船有什么亮點?能實現哪些科考新功能?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極大拓展我國極地考察區(qū)域

        受限于破冰能力,國際上絕大多數基于考察船的極地科學考察工作,主要集中在夏季。但即使在夏季,他們仍被阻擋在南極大陸外圍數十公里的陸緣冰區(qū)域,或北極點附近的北冰洋中心區(qū)。包括我國于1994年首航南極的“雪龍”號。

        相比“雪龍”號,“雪龍2”號最大特點是結構強度滿足PC3要求,雙向破冰,并且均具有以2—3節(jié)船速、連續(xù)破1.5米冰加0.2米積雪的能力,為國際極地主流的中型破冰船型,且為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

        “這意味著我國極地考察區(qū)域和季節(jié)得到了極大拓展和延長!焙蝿︿h說,“雪龍2”號交付后,將與“雪龍”號組成極地科考破冰船隊,編隊赴南北極進行科考和后勤補給,提高我國在極地海冰區(qū)開展考察活動的能力。

        具備密集冰區(qū)調查、取樣能力

        邊緣堅硬、鋒利的海冰,對用于探測取樣作業(yè)的設備、鎧裝纜等會形成較大破壞。通常進入密集浮冰區(qū),作業(yè)計劃會被大幅度縮減。

        除執(zhí)行常規(guī)海域科學考察,“雪龍2”號還具備較強的浮冰區(qū)調查、取樣能力。

        船舯靠艉部,有一凈開口尺寸為3.2米×3.2米的方形月池。月池具有頂蓋和底蓋兩套系統(tǒng),頂蓋位于月池上端,關閉狀態(tài)下與月池車間地面齊平;底蓋位于月池下端,關閉狀態(tài)下與船底齊平。

        何劍鋒告訴記者,船舶駛入密集浮冰區(qū),操作人員可在作業(yè)時將月池打開,通過月池將科考設備下放至海里。作業(yè)過程中,設備直接從船底釋放,因而不會受到周圍浮冰的影響。

        船體航行時產生的氣泡,會干擾水下聲學設備性能。特別在冰區(qū)航行,聲學設備還受到碎冰等特殊環(huán)境因素影響。

        在船艏底部,“雪龍2”號創(chuàng)造性地設置了一紡錘形的龍骨箱,用于安裝水下聲學設備的信號發(fā)射和接收裝置,確保了聲學信號免受氣泡和碎冰影響。

        為確?茖W實驗數據的可靠性和精確性,“雪龍2”號還在國內首次引進專業(yè)測量團隊,對全船科考設備傳感器位置偏移進行測量,以準確計算得到傳感器所在點的位置、姿態(tài)、涌浪、航向等數據。

        智能感知、獲取和展示實驗室信息

        物理實驗室、環(huán)境信息室、重力實驗室、低溫實驗室……“雪龍2”號配備了6個現代化實驗室,面積約580平方米。

        何劍鋒告訴記者,根據極地考察的實際需求,實驗室的主要設備都配備了傳感器,目標是實現智能化的數據采集、設備使用、樣品管理等。

        他舉例說,各實驗室均可顯示走航觀測和現場作業(yè)數據信息,科學家通過訪問覆蓋全船的無線網絡,可實現在任何地點獲取相關信息和數據、實時跟蹤科考和樣品分析進程、及時優(yōu)化調查方案、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提高科考效率。

        (科技日報北京9月9日電)

      【編輯:劉羨】

      >國內新聞精選: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