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人質事件調查結果今出爐 副總統(tǒng)將帶報告赴華——中新網(wǎng)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菲人質事件調查結果今出爐 副總統(tǒng)將帶報告赴華

      2010年09月17日 06:20 來源:揚子晚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據(jù)菲律賓媒體16日報道,菲律賓負責調查中國香港游客遭劫持事件的調查委員會,原定15日將調查報告提交給菲總統(tǒng)阿基諾三世,但該委員會未能如期提交報告,稱需要商討細節(jié),要求再推遲兩天。這意味著,調查報告將于17日出爐。

        菲方10名當事者面臨指控

        菲律賓司法部長、人質事件調查委員會負責人萊拉德利馬15日對媒體表示,她已經(jīng)就推遲提交最終調查報告向菲總統(tǒng)提出建議,理由是報告草案的一些細節(jié)還需要慎重考慮。

        阿基諾三世已經(jīng)同意委員會將報告提交時間推遲至17日。

        德利馬指出,截至15日傍晚,報告已完成95%,委員會也已經(jīng)撰寫了報告草稿,但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開會商討幾項報告中的細節(jié)問題,“我們正在完成報告的評估和結論部分,尤其是涉及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的內容!

        德利馬16日宣布,將建議政府對至少10名政府官員、警察和新聞工作者提出刑事和行政過失指控。

        德利馬沒有具體指明將受到起訴的人員身份,也沒有透露指控的具體細節(jié)。

        德利馬在記者會上表示,一份關于被起訴人員身份、具體指控內容和其他細節(jié)的報告將于17日遞交菲律賓總統(tǒng)阿基諾三世。報告結論主要是根據(jù)生還者的口供和直接參與該事件的人員的證詞得出。

        這名女部長透露,被訴人員的職位“足夠高”,委員會根據(jù)“作為、不作為、失誤、無能和玩忽職守”這5項標準對他們案發(fā)時的表現(xiàn)進行評估,向政府提出建議。

        菲稱遇難者均被劫持者殺害

        在馬尼拉的記者會上,德利馬根據(jù)3名生還者所作的證詞得出結論稱,8名人質都是槍手門多薩殺死的。

        被問及是否已經(jīng)可以斷定門多薩殺害了所有人質,德利馬回答說:“是的!彼a充說:“3名生還者的口供已經(jīng)很足夠!

        德利馬上周曾經(jīng)表示,可能有人質死于菲律賓特警槍下。

        她當時被問及會否有人質死于警方的槍下,她回應說:“總有一些可能性。我們不應遺漏它。假如是這樣,我們不應遺漏,否則我們的報告便不夠徹底。”

        8月23日上午,香港泰康旅行社一輛載有21名游客的大巴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市中心遭一名持槍綁匪劫持。

        警方與劫匪對峙大約11小時,之后發(fā)起強攻將其擊斃,在此過程中有8名游客死亡、7人受傷。事發(fā)后,各方紛紛指責是警方的處置失當釀成了這場慘劇。

        菲副總統(tǒng)將帶報告前往北京

        德利馬強調,這將是一份非常詳盡、真實的報告,報告將以菲律賓政府調查人員的驗尸報告及長達5天的“馬拉松式”聽證會內容作藍本,加上生還者口供等,詳列事件發(fā)生的經(jīng)過、結論和對處理相關責任人的建議。

        然而,德利馬同時表示,調查報告只會包含部分彈道測試報告,警方兩星期后才會再遞交詳細的彈道報告。

        菲總統(tǒng)阿基諾三世會先閱讀調查委員會提交的報告,再公開向公眾交代報告內容。

        另外,菲律賓副總統(tǒng)比奈在報告完成后會率領代表團訪華,帶調查報告副本到北京向中方交代事件。

        中國駐菲律賓使館發(fā)言人孫毅16日表示,使館已獲悉菲方推遲提交報告的消息,“使館一直在敦促他們盡快提交人質事件調查報告!睂τ17日菲調查委員會提交的報告只會包含部分彈道測試報告,孫毅表示,目前還不能斷定缺少部分彈道測試報告對調查結果精準度將造成多大影響。法制晚報 中國日報 中新

      參與互動(0)
      【編輯:段紅彪】
        ----- 國內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