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警方首設公關領導小組 主動與公眾“拉關系”——中新網(wǎng)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nèi)新聞

      北京警方首設公關領導小組 主動與公眾“拉關系”

      2010年07月14日 09:04 來源:北京日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饒強攝(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昨天上午,(北京)市公安局公共關系領導小組掛牌成立,局長傅政華親任組長。警方正從以往的機械性宣傳向主動公關轉變,全警公關時代拉起了帷幕,這在全國省級公安機關還是首次。

        公共關系建設將整合資源,打破以往新聞宣傳、社會宣傳、警民互動工作各行其是的格局,將各類涉及社會利益和警民關系的問題匯集在公共關系平臺上。領導小組下設的辦公室成員單位涵蓋了新聞、外事、信訪等多個部門。

        公共關系小組提出,“警務公開”就是要“以坦誠的情感和態(tài)度,與社會和公眾進行真誠、公開和及時的信息交流和溝通。”

        社會宣傳、媒體宣傳、社區(qū)民警述職等警務公開手段都將實現(xiàn)常態(tài)化。公共關系小組承諾:今后,社會關心的話題、群眾關切的問題也將得到比以往更為及時的回應和反饋。

        公共關系工作的具體內(nèi)容還包括:在網(wǎng)上開博客和微博,與網(wǎng)民面對面交流互動,制作推廣形象宣傳片、設立形象大使,開辦警民互動基地,推進警營開放等。警方表示,即使網(wǎng)民表達了與警方不同的觀點、甚至激烈的批評,只要是在法律許可范圍內(nèi)的,不是惡意攻擊的,警方將直面質(zhì)疑,有道理的建議都會采納。警方表示,將盡量體諒發(fā)帖人心情,不會輕易刪帖。另外,對于可能影響破案的關鍵細節(jié)、技術手段等涉密信息以及涉及他人隱私等信息,警方將慎重處理。下一步,市公安局各單位及下屬分局,也將按照要求設立公共關系領導小組和辦公室,配備專門的新聞發(fā)言人。

        北京警方還將對所有民警進行公共關系觀念的培訓,讓每名民警都養(yǎng)成維持良好公共關系的理念。

        相關點評

        從被動宣傳向主動公關轉變

        “經(jīng)常是在案件發(fā)生過程中,就已經(jīng)有現(xiàn)場圖片被傳到了網(wǎng)上,甚至有時劫持人質(zhì)的綁匪都能從新聞里知道警方要干什么。”一位民警總結道,“新聞靠捂是捂不住的。”而在“孫志剛”、“黃光!钡劝讣校降摹笆дZ”也引發(fā)了不少負面評論。

        中國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認為,北京警方成立公共關系小組是警務工作從被動反應式向主動先發(fā)式的一次值得肯定的轉變。人民群眾才是抑制犯罪的主力軍,尤其是在中國,民警的配備比例僅為萬分之十一,而在西方社會,這一數(shù)字為萬分之三十五。中國警方更應走群眾路線。這樣一來,搞好公眾關系理應被警方重視。

        相關鏈接

        北京公安宣傳的變遷:

        上世紀80年代,北京市公安局的對外宣傳還處于“法制宣傳”時代。屬于公安發(fā)布什么,公眾就聽什么。公安工作一度也相當神秘。

        2000年,市公安局法宣處改組為新聞發(fā)言人辦公室。除了案件報道外,開始定期對刑偵、治安等公安工作進行發(fā)布和報道,如集中組織采訪看守所開放日等。另外,應對各類突發(fā)事件成為新聞辦的重要職責。命案、劫持人質(zhì)、明星吸毒等公眾非常關心的案件中,警方都會發(fā)言。但是,在突發(fā)事件的對外宣傳中,媒體普遍反映,警方基本持“你問我答”的態(tài)度,屬于你問什么我說什么,缺乏主動性。隨著信息渠道更加多元化,公安新聞輿論引導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和壓力越來越大。市公安局公共關系小組隨之成立。(記者侯莎莎)

      參與互動(0)
      【編輯:劉羨】
        ----- 國內(nèi)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