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8月19日電 美國農村地區(qū)一直是共和黨的票倉,但農村經濟陷入困境,導致農民對共和黨不滿,11月大選時可能選擇不出門投票,讓民主黨準總統(tǒng)候選人奧巴馬有機可趁。
據聯合新聞網18日報道,布什競選總統(tǒng)時,在全美農村得票將近60%。但他執(zhí)政期間,農村生活水平下降。美國媒體6月份的民調顯示,雖然農村選民比較欣賞共和黨準總統(tǒng)候選人麥凱恩,但麥凱恩和奧巴馬的支持率分別為40%和34%,相差不多。
認清這個機會后,奧巴馬已在農村地區(qū)宣傳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訊息,設立的競選辦公室,超過多年來任何其它民主黨總統(tǒng)參選人。小區(qū)競選小組挨家挨戶推銷奧巴馬及其經濟政策;俄亥俄州的競選團隊最近宣布“奧巴馬谷倉”計劃,鼓勵農民在谷倉畫上奧巴馬的標志。
不過經濟不是唯一的議題,宗教和種族在美國農村地區(qū)仍很重要。奧巴馬是否能在傳統(tǒng)共和黨的農村票倉取得進展,也取決于選民比較重視經濟議題或者文化價值。好感度也可能是很重要的因素。
俄州小鎮(zhèn)Racine72歲的共和黨人芭芭拉-達洛夫2004年把票投給布什,今年初選時投給羅姆尼,但她11月將投給奧巴馬,“因為我認為他很好、說話很真誠。不過我可能是這個鎮(zhèn)唯一投給他的人!
達洛夫的許多朋友不是不投給奧巴馬,就是不會去投票。她說:“他們不投給奧巴馬,因為他是非裔。”
此外,雖然部分農村選民把經濟困難歸咎于共和黨,但還沒準備改為支持民主黨。不過,民意調查專家馬丹納表示,如果許多農村選民選擇不投票,可能傷害麥凱恩在重要關鍵州的得票。
2004年選情激烈的12州中,除了三州以外,農村選民超過10%,其中四州甚至超過20%。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