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金融行業(yè)引領“包容性增長”(2)——中新網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本頁位置: 首頁財經中心金融頻道

      印度金融行業(yè)引領“包容性增長”(2)

      2010年10月19日 09:04 來源:經濟參考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金融包容受重視

        印度官方認為,金融包容即指讓弱勢和低收入群體以能夠承受的成本獲取金融服務和及時、充分信貸的過程。

        為推進金融包容,印度官方在2006年成立了以前央行行長和總理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蘭加拉詹為首的金融包容委員會。根據該委員會在2008年初發(fā)布報告的建議,印度已經設立資金規(guī)模分別為50億盧比(1人民幣約合6.6盧比)的金融包容基金和金融包容技術基金,該基金不僅提供咨詢和培訓服務,而且對小額信貸機構進行投資。

        今年2月底,印度政府在年度預算中提出,要讓銀行在2012年4月之前向所有超過2000人口的村莊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務。

        為此,印度政府公布了7 .3萬個銀行尚未覆蓋的居住區(qū),并要求商業(yè)銀行據此提出在這些地區(qū)選取計劃覆蓋的部分。

        這一工程意味著銀行不僅可以通過開設分行,設立業(yè)務代表,發(fā)展小額貸款和推廣手機銀行等方式擴大市場,而且有望通過低成本的現(xiàn)代金融服務提高盈利水平。標準普爾所屬評級和研究機構CRISIL還計劃制定了一個金融包容指數(shù),以對金融包容進行評估。

        印度央行從2005年開始要求銀行為貧困人口開通簡易賬戶,這些賬戶沒有或很小的存款余額要求,同時也提供有限的服務。據預測,印度已經開通的簡易賬戶總數(shù)有5000萬個左右,有540億盧比存款余額,但大多數(shù)賬戶處于休眠狀態(tài)。

        小額信貸服務窮人

        目前,印度全國大約有800家小額信貸機構,但大多數(shù)還沒有形成規(guī)模效應,發(fā)起者包括非政府組織和互助組織等,僅前10強的客戶數(shù)量超過10萬。

        在2009-2010財年(截至今年3月31日),印度小額信貸機構的客戶數(shù)量增加了850萬,總客戶數(shù)達到了2260萬,業(yè)務規(guī)模為1850億盧比,而在2006年時僅為180億盧比。印度最大的小額信貸機構SKS小額信貸公司擁有680萬個客戶,放款金額為143億盧比。

        印度咨詢公司Intellecap數(shù)據也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印度小額貸款發(fā)放量為2150億盧比,擁有2400萬客戶。

        這一行業(yè)的小額信貸機構通常以10%至12%的利率從銀行借款,然后以22%至36%的利率貸給窮人,不過不要求抵押。

        通常認為,小額信貸是一種非營利性的金融服務,但印度已有多家小額信貸機構引入戰(zhàn)略投資者,并有小額信貸機構上市交易,有的印度小額信貸機構計劃在中國和孟加拉等國開展業(yè)務。業(yè)務模式和理念的轉變使這一行業(yè)實現(xiàn)了快速發(fā)展,但也招致了剝削窮人的批評。

        今年9月,為把小額貸款利率維持在合理水平并使之不成窮人的負擔,印度財政部要求國有銀行取消給那些貸款利率超過22%至24%信貸機構的資金支持。

        印度最大的商業(yè)銀行印度國家銀行也已經開設了兩個專門辦理小額貸款業(yè)務的分行網點,不僅服務于互助組織,而且為其他小額信貸機構提供貸款,并一律收取10%的貸款利率,其利率水平甚至低于普通銀行提供的個人貸款利率。

      參與互動(0)
      【編輯:梅玫】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