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銀行入股險企將收官 金盛人壽或傍上工行 ——中新網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金融頻道

      首批銀行入股險企將收官 金盛人壽或傍上工行

      2010年07月15日 08:41 來源:北京商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作為銀行入股保險公司最為重要的一個事件,工行入主金盛人壽事宜正在秘密進行。不過,近日市場傳言上述交易細節(jié)已定,工行將七成控股金盛人壽,這一方案已上報監(jiān)管部門。業(yè)內人士預測,如果工行入股成行,對于發(fā)展緩慢的金盛人壽而言,無疑成為業(yè)績增長的助推器。

        早在2007年下半年,國務院就原則同意商業(yè)銀行投資入股保險公司,工行、交行、建行、北京銀行成為首批四家試點銀行。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除工行外其他三家銀行都先后獲批,有交行入股中保康聯(lián)人壽(后改名為“交銀康聯(lián)人壽”)、建行入股太平洋安泰人壽、北京銀行入股首創(chuàng)安泰人壽(后改名為“中荷人壽”)。如果此次工行正式入主金盛人壽,意味著四家銀行試點入股保險公司將收官。

        來自監(jiān)管部門的消息,工行與金盛人壽股東雙方的交易并沒有這么快,且方案也沒有上報保監(jiān)會。不過,又一銀行巨頭入股保險公司給了市場更大的期待。

        資料顯示,金盛人壽是由全球兩大500強集團——法國安盛集團(AXA)和中國五礦集團在1999年設立的合資壽險公司,總部設在上海。成立整整11年,但業(yè)績一直不盡如人意,目前仍無法看到盈利預期。因此,市場曾傳言五礦集團欲抽身而去。

        對此,金盛人壽內部予以否認。金盛人壽股東近期雙雙增資1億元也令傳言不攻自破。目前,金盛人壽注冊資本達到14.05億元。盡管如此,由于種種限制,金盛人壽設分支機構始于近五年,目前僅有廣州、北京、天津、遼寧、江蘇等地設有分公司,而業(yè)務規(guī)模在合資壽險公司中仍排名靠后,年度保費收入從未突破10億元。

        “如果工行成功入股,無疑成為金盛業(yè)務發(fā)展的助推器。”一位金盛人壽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此前光大銀行加大對光大永明人壽的控股后,對后者保險業(yè)務的快速推動即為明證。

        相比之下,中方股東五礦集團盡管財力雄厚,但并無法直接推動金盛人壽的業(yè)績發(fā)展。工行有意控股金盛人壽一事留給市場較大的遐想空間。據(jù)了解,截至去年年底,工行總資產達到117851億元,總市值2690億美元居全球上市銀行之首,擁有361萬公司客戶和2.16億個人客戶。盡管目前工行與國內超過50家保險公司簽署全面業(yè)務合作協(xié)議,但還沒有一家真正屬于自己的保險公司。

        事實上,在入股金盛人壽方面,工行的意愿也較為強烈!霸谑着牍杀kU公司的四家試點銀行中,北京銀行、建行、交行都有了‘意中人’,惟有工行仍在積極尋覓!币晃汇y行人士指出。

        此前,工行曾就入股國泰人壽、太平人壽與相關方進行交涉,但因細節(jié)問題產生分歧被迫放棄。一位分析人士指出,盡管金盛人壽業(yè)務發(fā)展緩慢,但其業(yè)務質量較高,且組織架構也較為完善,這很可能是工行看中的重要一點。目前,金盛人壽具有一大批高素質、高產能的“員工制”理財顧問,且個險、團險、銀保等渠道發(fā)展較為均衡。

        據(jù)媒體報道,雖然工行有意入主金盛人壽,但五礦集團和AXA并無完全退出之意。這意味著,工行想在金盛人壽獲得話語權將加大注資來稀釋原始股東的股份。如果市場所傳工行欲七成控股金盛人壽屬實,而原始股東出資額度不變,工行則需要拿出近33億元的真金白銀充當金盛人壽的注冊資本金。

        每一次股權結構的變化都將對保險公司的各方面形成沖擊。此前中?德(lián)人壽、首創(chuàng)安泰人壽就因交行和北京銀行的入主而改名為交銀康聯(lián)人壽和中荷人壽,且銀行方占據(jù)了包括董事長等多個要職。由工行控股后,金盛人壽也將面臨更名、高管變動等一系列問題。無論如何,有了銀行的入主勢必助推保險公司銀保業(yè)務的增長。如今年一季度交銀康聯(lián)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2.30億元,遠超去年全年9527萬元。(記者 崔啟斌)

      參與互動(0)
      【編輯:何敏】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