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yè)內人士:危機過后 黃金仍將是投資“寵兒”——中新網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金融頻道

      業(yè)內人士:危機過后 黃金仍將是投資“寵兒”

      2010年07月14日 09:25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黃金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火過。一場全球性金融危機,讓黃金成為投資界的寵兒。不光廣大普通投資者大量購入黃金,包括對沖基金等投資機構也在大量購入,甚至連以前作為售金方的各國央行,也搖身一變成為了買入者。

        世界黃金協(xié)會總部投資研究經理Eily Ong日前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對當前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解讀。

        目前,國際金價雖然較6月下旬創(chuàng)下的歷史高點有所回落,但依然處于一個高位區(qū)間。如果把視線放長就會發(fā)現(xiàn),從2006年以來,國際金價的漲幅已經超過過去二十年的漲幅,這不免讓人擔心,黃金是否已經漲得太兇?

        對此,Ong表示,在以前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投資者只是把黃金當作一種商品。而在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黃金不僅僅是商品,還是貨幣資產,是簡單而真實的硬資產,并且流動性很強。在金融危機發(fā)生后,當石油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下跌時,黃金顯現(xiàn)了它的抗跌性。這時候,投資者開始將黃金當作一種避險的工具。

        “我們可以看到,在極端情況下,黃金是很少的幾種能堅守陣地的資產,黃金已經被歷史證明是具有這樣的特性的。過去十年里,黃金的回報率達到280%,年回報率達到14%,而同期的道瓊斯工業(yè)平均指數(shù)的平均回報只有5.6%!監(jiān)ng說。

        從世界黃金協(xié)會的統(tǒng)計也可以看出,近兩年黃金價格的大幅走高,一個主要推動力就是投資需求的猛增。Ong表示,由于黃金所具備的特質,因美元、歐元的大量發(fā)行引發(fā)的通貨膨脹擔憂,使得大量的資金開始購入黃金避險。

        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今年一季度,各國央行亦呈現(xiàn)黃金凈買入的狀態(tài),而去年各國央行則凈賣出41噸黃金。

        對于這種現(xiàn)象,Ong解釋,各國央行購買黃金的傳統(tǒng)有所不同,歐美不少發(fā)達國家央行都持有大量黃金,而像中國、日本央行持有的黃金量則相對較少。同時,各國央行購買黃金主要是取決于該國的財政政策。

        不過,她認為央行購入黃金這一舉動,對黃金價格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拿印度來說,印度央行去年年底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購買了200噸黃金,這對投資人和消費者的心理形成了非常正面的影響,讓他們覺得央行的行為是可以依賴的參照!監(jiān)ng表示。

        目前,經濟已經有所恢復,而黃金的首飾、工業(yè)等實物需求亦開始回升。世界黃金協(xié)會的統(tǒng)計也顯示,今年一季度,印度、中國這兩個最大的黃金消費國的黃金市場的需求正在大幅地攀升。一個令投資者擔心的問題是,在經濟恢復之后,黃金的投資需求是否會出現(xiàn)大幅下降,從而導致黃金價格出現(xiàn)大幅回調?

        Ong認為,首先,從宏觀經濟角度看,即使金融危機結束了,世界經濟仍然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比如經濟增長復蘇勢頭是否穩(wěn)固,還有對通脹壓力的擔心,以及美元的表現(xiàn)等。盡管美元正在逐步走強,但是美國的債務依然是堆積如山?傮w來說,今后世界經濟仍然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和波動性,這依然對黃金投資有利。

        其次,Ong指出,雖然近幾年黃金投資出現(xiàn)了大幅增長,但從全球資產配置比例來看,黃金投資所占的比例極小,連1%都不到。這意味著,黃金投資的增長空間依然巨大。更重要的是,經歷過金融危機之后,人們開始意識到,可以將黃金作為一種抵御未知風險的有效工具。黃金同其他主要資產相比,其關聯(lián)性并不是很強,因此黃金作為資產組合中的一員可以更好地分散風險,優(yōu)化結構。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黃金的未來仍然樂觀。危機過后,黃金的投資需求也不會出現(xiàn)大幅下降!監(jiān)ng說,“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消費者對于金價的上調已經適應。” (胡劉繼)

      參與互動(0)
      【編輯:梁麗霞】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