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國企進軍房地產行業(yè)遭到質疑,昨日在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2010年年會召開的間隙,國務院國資委分配局局長熊志軍對媒體表示,國企進入不是導致高房價的決定性因素,但此舉造成房地產的利益格局面臨挑戰(zhàn),因此國企在受“夾板氣”,他呼吁全國人大明確國企的定位;另外,他建議征收暴利稅來控制房地產行業(yè)的利潤。
只怕會給房價火上澆油
造成房地產暴利的原因,一是土地的壟斷與暴利;土地壟斷導致的有限供應與“定向供應”,是開發(fā)商能夠不斷提高房價的基礎條件;土地暴利占據房價成本的“半壁江山”,是高房價的最大理由。二是非理性需求的旺盛——越買越漲、越漲越買的“熱性循環(huán)”,一路推高房價,為房地產暴利添磚加瓦。所謂的“剛性需求”中,投資投機占有相當比例;這部分購買力樂見房價上漲,是典型的“越買越漲,越漲越買”;那么,如果暴利稅增加的成本繼續(xù)被體現(xiàn)在價格中,不但很難撼動這種“買漲循環(huán)”,反而有一定時間內繼續(xù)推升房價,進而加劇房地產暴利的可能,勢必進一步加大產業(yè)風險。
再有,房價成本一直就是一筆糊涂賬。去年5月份,國家統(tǒng)計局開始進行的房價成本摸底工作,也至今沒有下文。這種情況下,暴利稅的操作就是個問題。那么會不會出現(xiàn)暴利稅未征,而房價預期先漲,業(yè)內借此聯(lián)手囤房、哄抬價格的情況,很叫人擔心。
暴利稅的手段解決的是收益分成問題,實際上是政府從暴利中分一杯羹。百姓又能獲得什么好處呢?馬滌明
操作不當會轉嫁給房奴
2006年3月,國家向石油行業(yè)征收暴利稅效果還不錯。但而今提征房地產暴利稅,卻不好操作。一方面,暴利界定起來,并不容易,而且行業(yè)不同,暴利的界定也應不同。譬如,一些服務餐飲業(yè)的酒水,翻倍是經常事,都不算暴利,而房地產超過10%,大部分人就認為是暴利了?梢,要想對房地產征收暴利稅,除非國家硬性規(guī)定一個利潤百分比,走法律立法的路徑。
同時,暴利稅稅負極有可能轉嫁到購房者身上。目前而言,在房地產開發(fā)領域,“沉重如山”的租,“五花八門”的費以及“多如牛毛”的稅,早已讓開發(fā)商不堪重負,F(xiàn)在,如果再對房地產企業(yè)征收暴利稅,倘若暴利稅征收前,不進行一次徹底的稅費租整合,最終還將會被轉嫁到購房者身上。原因在于,暴利稅征收的是所得稅,屬于價外稅,理論上是難以轉變成價內稅的,但由于房子對民眾而言是必需品,需求量太大,開發(fā)商很有可能讓購房者“消化掉”暴利稅。
此外,房地產行業(yè)原本就是欠稅?停卣撻_征新稅種了。你征再重的稅,他仍當欠稅“老賴”,要想足額征收,只怕很難。吳睿鶇
不是央企炒房產的借口
作為監(jiān)管國企的國資委官員,熊志軍局長用“央企不掙錢,被批效益不好;掙錢了,又說不顧社會效益”來質問媒體,其實是在為央企進入房地產謀取暴利找借口。
時下,國企的經濟效益大多建立在壟斷和對社會資源的無償占有基礎之上,甚至是建立在對民眾的盤剝之上,是建立在社會效益的日益萎縮之上。這些是公眾對國有企業(yè)攫取壟斷利潤不滿的原因所在。
我們知道,國有企業(yè)本應向社會提供的是準公共物品,鑒于其行業(yè)的特殊性,當國有企業(yè)出現(xiàn)由制度安排造成的虧損時,政府應當通過非市場的財政手段來彌補。反之,當這些國有企業(yè)憑借壟斷地位獲得超額利潤之后,也應當通過暴利稅這種財政手段來加以調節(jié),而不能聽任這些國有企業(yè)將這些并非因為其自身經營努力獲得的、本應屬于廣大社會公眾的壟斷利潤據為己有。
房地產暴利現(xiàn)象是經濟社會最突出的熱點矛盾之一。征收暴利稅是應該的,但是,這種征收不是國有企業(yè)進入房地產行業(yè)的借口,更不是憑借國企融資優(yōu)勢“瘋狂搶地”、任意制造“地王”的托詞。朱四倍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