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江湖”全揭秘:曹操墓被視為“廢坑”(5)——中新網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盜墓江湖”全揭秘:曹操墓被視為“廢坑”(5)
      2010年06月05日 19:38 來源:齊魯晚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望”、“聞”、“問”、“切”

        尋找古墓則是一個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活,但張大軍的盜墓訣竅卻有些類似于中醫(yī)診療手法,即“望”、“聞”、“問”、“切”。

        現在,盜墓的時間周期變得越來越短。

        在干了15年刑警工作并六破盜墓案的施振寶看來,如今更專業(yè)的盜墓裝備已經讓盜墓者很難再被時間和環(huán)境所牽制。

        據施振寶介紹,盜墓賊分工很明確,踩點、放風、掏洞、安炮眼、摸寶貝。以往,盜一個墓耗時三到五天,炸和挖至少需要兩天,而且不能性急。如果炸出的豎井里還充滿硝煙就下去,很可能一個都不能活著上來。所以,爆炸以后必須做好偽裝,第二天再去!坝械臅r候盜墓賊為了確定古墓的位置和墓葬內有無文物,往往要在一個地方住上十天半月,甚至更長!

        比如,張大軍挖的邾國貴族墓葬區(qū)地面深度一般不超過5米,淺的地方也就兩三米,快的話,一個墓兩小時完全搞定。

        而根據張大軍的描述,即使是一個埋在地下10米深處的墓葬,用直徑60厘米、高40厘米的“大鏟”,一個小時就能挖出一個直徑60厘米、深10米的盜洞。漢墓一般距地表12米左右,西周墓則更深,但一夜之間盜掘完成也不是沒有可能。

        從這幾年警方繳獲的盜墓工具看,現代盜墓賊已經配備了更為專業(yè)的探測儀器和爆破工具,為保證洞內作業(yè),還配有通風、通氧設備;整個過程主犯在外地用手機遙控指揮;得手后,交由專司運輸的人員迅速轉移。

        尋找古墓則是一個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活,但張大軍的訣竅卻有些類似于中醫(yī)診療手法,即“望”、“聞”、“問”、“切”。

        “望”即看風水,看草木。經驗豐富的盜墓者大多擅長風水之術,每到一處必先察看地勢。由于古人迷信風水,因而多數古墓都建在“風水寶地”上,如依山面水之處,尤其是古河道的拐彎處,必然是墓葬聚集之地。此外,墓葬周圍的草木甚至泥土,都是盜墓者做出判斷的重要依據。比如,有古墓的地方,由于泥土曾被翻掘和踩踏,莊稼的長勢會比旁邊的差一些。

        “聞”即聞氣味,依照氣味的不同來分辨某處是否有墓葬。如秦漢時期的墓葬中,常被灌注水銀和朱砂用于防腐;而唐宋之后的墓葬墻壁上通常涂抹有青膏泥。這些特殊物質散發(fā)的氣味,一般人難以察覺,而盜墓者總能敏銳地辨別!奥劇钡牧硪粚雍x為聽聲音。一般的大型古墓,一旦受到較大震動如空中打雷時,就能向地表傳出不同于別處的聲響。

        “清朝時期的大盜墓賊焦四,就善于通過聲音來找墓。他曾在打雷時尋找墓地,根據回聲能準確判斷出墓葬位置!睆埓筌妼顾暮艹绨荨

        “問”就是踩點。盜墓者一般都能說會道,尤其善于與老人談古論今。每到一處,他們便會以算命先生或風水先生的身份,拜訪當地的老人,通過交談,從當地傳說中獲取有關古墓的信息。有時他們也會通過當地史志搜羅信息。

        “切”,是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一是指發(fā)現古墓后,根據地表的地勢等情況,準確地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離進入墓穴;二是打開墓中棺槨后,沒有遺漏地摸取死者身上的寶物;三是觸摸到文物后,即能判斷其為哪個朝代的文物、價值有多大等。

        有時,先進的“探寶儀”也會派上用場。

        “只要是金銀銅鐵鋅等金屬在地下,探寶儀就會根據不同的金屬發(fā)出不同的報警聲!睆埓筌姺Q,找到古墓后,一般會用“洛陽鏟”在墓葬周圍密集式“扎針”,以確定古墓的長度和寬度,并根據扎針取上來的土判斷該墓是哪個朝代的,是平民墓還是貴族墓,是“生坑”還是“老盜”(已經被盜過的墓)。

        “如果是‘老盜’的話,就沒有干的必要了!睆埓筌娬f。像去年底轟動一時的曹操墓,幾乎空空如也,對盜墓團伙來說,那就是個不值得一提的“廢坑”。

        “明朝時期的墓大多在山嶺的陽面,并且與土層、山崖接觸的地方,‘大活’很多,漢墓及以前的墓弄出來的東西也很漂亮”。張大軍說,這些都是盜墓者最想下手的。

      參與互動(0)
      【編輯:張中江】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