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部隊受害者解密:抗日情報人員被“特別移送”——中新網(wǎng)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731部隊受害者解密:抗日情報人員被“特別移送”
      2010年05月24日 09:22 來源:北青網(wǎng)-北京青年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1467人,這一沉重的數(shù)字其實還不到被731部隊殘害的人體實驗受害者人數(shù)的四分之一。1467人,其中只有大約30名受害者的家屬得知了親人的悲慘遭遇,更多的家屬尚不知道親人命運,甚至直到彌留之際還在盼望著他們回家。1467人,他們都是被日本憲兵隊以“蘇聯(lián)間諜”的名義抓捕的,其中主要是抗日地下情報人員,還有部分中國戰(zhàn)俘。這些抗日志士的功績一直無人知曉,他們中有些人甚至還身背“漢奸”罵名,有些受害者的家屬也幾十年含冤受屈。

        日本侵略者曾想將他們從歷史中永遠抹去,但是我們不應也不能忘記他們。

        馮玉祥、李厚賓、王振達、朱云彤、桑元慶、王樂甫……1467個名字,曾是1467個鮮活的生命,卻在731部隊的魔爪下被當作“人體實驗材料”痛苦地死去,而他們的悲慘遭遇長久以來不為人知。隨著部分受害者名單曝光,今年5月,哈爾濱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為1467名確定身份的日本731部隊人體實驗受害者設立碑位,以此紀念那些慘死的同胞,控訴日本侵略者滅絕人性的獸行。

        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金成民憂心忡忡:1467人的名單是經(jīng)過研究人員多年的研究和走訪調(diào)查才得來的,但現(xiàn)在,那段歷史的證人已紛紛離世,在世的也年事已高。目前,1467人名單中又有新線索,研究人員將根據(jù)線索趕往實地取證。“731部隊歷史罪行的取證和發(fā)掘工作已經(jīng)到了最后時刻,”金成民說,“我現(xiàn)在感到時間不夠,該做的事情太多了,我們做晚了,現(xiàn)在是在搶救!

        731受害者·數(shù)字

        -已確認姓名的受害者

        還不到受害者總數(shù)四分之一

        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位于哈爾濱近郊平房區(qū),以原731部隊本部大樓作為基本陳列廳對外開放。記者一進入館內(nèi),就感到一陣寒意襲來,長時間在館內(nèi)的工作人員甚至穿起了羽絨服。這陰森的氣氛仿佛在告訴每一位參觀者:這里曾發(fā)生過一段滅絕人性的歷史。

        在陳列館一層中心走廊的兩側(cè),掛滿了3000多個殉難者的姓名碑位。金成民介紹,這其中不僅有1467名日本731部隊人體實驗受害者,還包括在日本于中國南方發(fā)動的細菌戰(zhàn)中喪生的人們。

        記者看到,寫下這些姓名的文字,不僅有中文,還有俄文、朝鮮文和蒙古文,只有極少的幾個碑位上有照片,很多只有“許某”、“張某”等字樣。走廊的盡頭掛著一串串日本團體和個人送來的千紙鶴。

        二戰(zhàn)結束后,731部隊第四部細菌生產(chǎn)部部長、戰(zhàn)犯川島清曾供述,1939年至1945年間,每年至少有500人在位于哈爾濱平房的731部隊本部被用于人體實驗而受害。

        “保守估計,731部隊在華期間,至少有6000人被用于人體實驗而遭到迫害!苯鸪擅耩^長分析,川島清供述的情況發(fā)生在1939年至1945年間,但以石井為首的侵華日軍第731部隊從1933年就已開始在哈爾濱用活人進行實驗。根據(jù)檔案館檔案分析,1938年到1945年間,每年向731部隊輸送活體實驗受害者近千次,每次數(shù)量不等,少則一人多則數(shù)十人。1939年8月9日,日本關東憲兵隊司令部一次就將90名中國八路軍被俘人員“移送”給731部隊。

        照此分析,1467人這一數(shù)字,還不到保守估計的731部隊人體實驗受害者總數(shù)的四分之一。而1939年到1945年,在全中國還至少有30萬人遭到日本細菌戰(zhàn)的迫害和屠殺,中國南方的細菌戰(zhàn)受害者名單,目前也已確認8000余人。

      參與互動(0)
      【編輯:蒲波】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