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童獲勝,可賀而不可喜 ——中新網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蘇童獲勝,可賀而不可喜
      2009年11月30日 10:24 來源:中華讀書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46歲的著名中國小說家蘇童上周在中國香港,戰(zhàn)勝了一位菲律賓新秀、一位克什米爾出生的印度新秀和兩位印度本土新秀,以小說《河岸》獲得了2009年度的曼氏亞洲文學獎,并獲獎金1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83萬元)。

        一位著名作家對陣四位新秀,蘇童早已穩(wěn)操勝券。事實上,早在復評階段的24位入圍作家中,除蘇先生一位,余者亦皆為無名新人。

        中國、菲律賓、克什米爾地區(qū)和印度之外,入圍者還來自蒙古、不丹、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等,均屬全球文學版圖的第三世界。

        曼氏亞洲文學獎的“亞洲”定義是不全面的,其評選范圍不包括土耳其、伊朗、中東、外高加索和中亞諸國,僅余半個亞洲。

        即使印度,其以英語寫作的天才新秀也稀見于該獎。美英跨國出版巨頭皆在印度設有分支機構,爭奪天才,鮮見未被開發(fā)的未來名家。去年英國的曼氏布克獎——曼氏亞洲文學獎的父獎,即由印度新秀阿拉文德·阿迪加(Aravind Adiga)以處女作《白老虎》(The White Tiger)獲得。我們絕對無意貶低蘇童,《河岸》此番獲獎實至名歸。但此事對曼氏獎的意義想必遠遠大過對蘇

        童本人名望的伸張。換言之,蘇童不那么需要這個獎,曼氏獎卻很需要把獎頒給蘇童。西方媒體報道此事時,對書中觸及的政治與社會現(xiàn)實多有描摹,亦不忘提及張藝謀、鞏俐和大紅燈籠。

        曼氏亞洲文學獎意在表彰“未以英語出版過的亞洲小說”,從而將亞洲作家介紹給世界。以該獎提攜一位在西方得不到出版機會的新秀,其意義必大大勝過頒獎給沒有這方面困難的名家。而早在數(shù)月前,我們就已看到,《河岸》的英譯本《救贖船》(The Boat to Redemption)已經排定于2010年1月由美國的道布爾戴書局出版。

        所以蘇童之獲勝,可賀卻不可喜。一是他贏得太過輕松,二是我們沒有新秀。

        本報記者康慨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