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疍家”劃龍舟慶端午——中新網(wǎng)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嶺南“疍家”劃龍舟慶端午
      2009年05月27日 15:14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中新網(wǎng)肇慶五月二十七日電 題:嶺南“疍家”劃龍舟慶端午

               作者 黃耀輝 梁中明 吳文頌

        臨近端午節(jié)這幾天,每到早上五點鐘,“龍舟之鄉(xiāng)”廣東高要金利鎮(zhèn)就有“疍家人”起來給“龍舟點睛”,備戰(zhàn)二十八日的第八屆肇慶龍舟邀請賽。

        端午節(jié)也是“疍家人”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疍家人以蛇和龍為圖騰,劃龍船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疍家”,因漁船形似蛋殼而得名。疍家人指舊時分布于珠江下游各支系的水上居民,兩千多年前,秦始皇發(fā)軍五十萬征服嶺南,中原人首次大規(guī)模進入珠三角;以此為契機,秦都尉趙佗在這片地面上建立了南越國。趙佗實施“和集百越”國策,大批越族首領在朝廷當上高官,越族人是南越國軍隊的基本兵源。漢武帝年間,在因南越叛漢而引發(fā)的戰(zhàn)爭中,南越國覆亡。為避漢軍鎮(zhèn)壓,成千上萬越族人逃竄江河,過起浮家泛宅的生活——這批自我放逐者的后裔便是后世疍家的主體,他們最顯著的生活特征乃是終生以艇為家。

        二00六年,著名學者黃偉宗等專家學者在廣東高要經(jīng)多方考察、論證,認為疍家文化源自高要,在高要金利鎮(zhèn)茅崗村現(xiàn)存有廣東最古老的水上木結構建筑遺址,并從古人水上故居,衍化為水上人生活的獨特嶺南的“疍家文化”。

        八十歲的高要黃老伯回憶當年劃船到新娘“家”娶老婆時,至今仍是樂呵呵的。黃老伯說,當年“疍家”人的婚姻都是“盲婚啞嫁”,對方好丑全憑媒妁之言,但迎親嫁娶一定在水上。

        “疍家文化”是粵文化中的奇葩,在香港、澳門,甚至東南亞都有影響。而每年的五月初一到初五,疍家文化保留得最完整的是賽龍舟,在金利鎮(zhèn)一百多條龍舟齊集河涌競渡,成為該鎮(zhèn)最重要的文化傳統(tǒng)。

        “艇仔粥”是疍家飲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高要南岸鎮(zhèn)江口村,當?shù)卮蟛糠执迕窬鶠椤隘D民”后裔。村里以河鮮為賣點的餐館林立,但其食譜大同小異,以魚為主。

        一九七六年,國家出臺政策,安排疍民逐漸上岸定居,江口村一帶的疍民生活空間也由水上轉移到陸地,但部分老年人還是吃住在船上,以打漁為生。完

      【編輯:聞育旻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