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預測:糧價全年漲幅或超10% 恐成CPI推手 ——中新網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社科院預測:糧價全年漲幅或超10% 恐成CPI推手
      2010年05月06日 09:07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今年第一季度,我國主產區(qū)稻谷、小麥、玉米三種糧食的平均收購價格比去年同期上升12.6%。”5月5日,國家發(fā)改委如是總結了一季度糧食市場價格情況,并預測二季度國內市場糧食價格將繼續(xù)穩(wěn)中略升。

        對此,社科院專家預測,2010年我國糧食生產價格同比漲幅很可能超過10%,而一個月前,社科院于4月發(fā)布的《農村經濟綠皮書》中,曾預測“2010年農產品生產價格總體水平上漲4%左右,糧食生產價格上漲率可能超過5%”。

        但昨日,作為《農村經濟綠皮書》的主筆之一,社科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副所長李國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從目前的情況看,全年糧食生產價格漲幅很可能超過10%!

        首季糧食收購價大漲

        發(fā)改委昨日公布的數(shù)據(jù)表明,今年一季度,主產區(qū)稻谷、小麥、玉米的收購價格同比分別上升8.4%、10.2%、21.9%。這三種糧食平均收購價格為每50公斤94.3元,同比上漲12.6%。同時,受前期粳稻收購價格上漲較多推動,一季度粳米零售價格同比上升11.6%;秈米、面粉零售價格均小幅上升。

        對于原糧收購價格的提高,發(fā)改委的解釋是,受去年東北地區(qū)粳稻因災減產、西南旱情影響市場預期、粳稻市場供應趨緊等因素影響,一季度粳稻收購價格水平大幅高于去年同期,但隨著國家不斷加大市場調控力度,升勢逐月趨緩。

        “12.6%!”聽到這一數(shù)據(jù),李國祥的第一反應是“有點高”。據(jù)發(fā)改委統(tǒng)計,2009年這三種糧食平均收購價格同比上漲幅度僅為6.6%。

        他解釋道,調高對糧價上漲的預期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是通貨膨脹的預期強烈,在價格較低時農民普遍惜售;其次,對糧食生產不利的影響比預計更嚴重,尤其是今年的低溫災害出乎預料;第三,農業(yè)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明顯。

        “往后出臺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的政策時,相關部門可能會更加慎重!崩顕檎f。

        或間接推高CPI

        對農產品價格上漲的預期已經在資本市場上有了明顯的反應。昨日,農業(yè)股逆勢走強,其中福成五豐和登海種業(yè)漲停,圣農發(fā)展、新賽股份、豐樂種業(yè)等漲幅均超過7%。事實上,近一個月來農業(yè)股普遍表現(xiàn)出色,如登海種業(yè)4月的月漲幅超過40%。

        按照發(fā)改委的預計,二季度國內市場糧食價格將繼續(xù)穩(wěn)中略升,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呈低位波動態(tài)勢。其中,粳稻收購價格將逐步趨穩(wěn),粳米零售價格上漲空間有限;秈稻和秈米價格、小麥和面粉價格都將保持基本穩(wěn)定;玉米價格將呈穩(wěn)中略升態(tài)勢。

        發(fā)改委還提醒,由于全球流動性較為充裕,國際投機資金投向糧食等前期炒作相對較弱的大宗初級產品市場的可能性增大。

        “不應該讓農產品成為CPI的推手!眹野l(fā)改委農經司副司長方言此前認為,去年CPI有兩個推手分別是肉價和油價,而今年可能是糧價和糖價。

        對此,李國祥分析,糧價上漲對CPI的推動效果比油、肉更為明顯,但表現(xiàn)不同。后者是直接推動,而前者則將帶動下游農產品價格的提升,從而間接推高CPI。

        “糧食在CPI中的權重大約是3%,并不算高!辈贿^,他特別指出,“一季度的玉米收購價格同比上升了21.9%,而眼下豬肉價格卻不高,一旦虧損的養(yǎng)殖戶減少存欄量,很可能導致第四季度肉價出現(xiàn)明顯的上漲。”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一直處于討論中的對CPI統(tǒng)計權重的調整,或將從明年開始實施。屆時,食品價格的權重將降低,同時增加房價的占比。(記者 何珺)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