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報收費成趨勢 《人民日報》數字版每月24元——中新網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數字報收費成趨勢 《人民日報》數字版每月24元
      2010年01月02日 09:12 來源:廣州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中國最大報紙《人民日報》數字版從2010年元旦起實行收費閱讀,收費模式有三種:每月24元,半年128元,全年198元 中新社發(fā) 劉君鳳 攝

      版權聲明:凡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互聯網對于傳統媒體的沖擊日益加劇,加上網絡侵權盜版現象嚴重,免費的新聞資訊已開始威脅到報紙的發(fā)行。

        收費訂閱數字報是傳統報業(yè)集團保護版權的舉動,也是其擴大線上收入的措施。

        《人民日報》數字版收費后,未來還可能有更多的傳統媒體通過不同的形式進行收費嘗試。將來,傳統媒體對有價值的優(yōu)質內容進行收費閱讀,將成為一種趨勢。

        從昨天起,人民網對《人民日報》數字版服務進行收費。廣東學界、傳媒界不少人士認為,這是傳統報業(yè)發(fā)展的一個趨勢,且會進一步促進報紙資訊的“優(yōu)質化”。北京網絡媒體協會會長閔大洪則表示,對數字版進行收費是一種有益的嘗試,網民支付很少的錢就可以閱讀到優(yōu)質的新聞內容,目前國內外很多媒體都有意嘗試這種方式。

        就《人民日報》數字版服務進行收費,暨南大學新聞學系主任張晉升副教授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人民日報》數字版服務進行收費彰顯了兩個信號:第一是傳統報業(yè)集團將進一步保護自己的版權;第二是新聞紙在資訊競爭中仍然保持深度的優(yōu)勢。

        促進報紙資訊優(yōu)質化

        張晉升說,這種模式如果在傳統報業(yè)中得到推廣,將產生幾方面的積極作用。一是更強化了版權的價值,這一點毋庸置疑;二是激活報紙記者、編輯的業(yè)務潛能,進一步提高報紙文章質量,促進報紙資訊的“優(yōu)質化”!皠e人可以免費看門戶新聞網站的文章,為什么還會掏錢點擊你的文章?你必須寫得好,寫得有深度,寫得比網絡上的文章好。否則數字報就會失去讀者和影響力。”三是令報紙的文章更精讀,更分眾!斑@個前提必須是報紙網站上有免費的精短文章或文章精華!

        挖掘數字報商業(yè)價值

        張晉升建議,傳統報業(yè),包括黨報集團假如采取數字報收費的方式,應該努力做到文章分眾,一條大的稿子,把要素摘出來,供讀者免費點擊;其他有價值的優(yōu)質內容可以采取設置限制的方式。但收費不宜太高,而且對訂閱了報紙版的,還應該想辦法予以免費提供數字版。 他認為假如內容不優(yōu)質、模式不科學的話,也容易造成讀者流失!斑@就是其中的風險”。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一凡認為,作為紙質媒體與互聯網通訊技術的一次有機結合,數字報現在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新聞載體,國內不少報紙都推出了數字報。從現有運營情況看,數字報的商業(yè)模式仍在探索階段,大多數數字報被作為紙質媒體的補充或副產品,其應有的商業(yè)價值還遠遠未被挖掘出來。

        對于《人民日報》數字版的收費服務,各界評論持不同觀點。有評論認為,《人民日報》數字版的收費是傳統媒體維護版權改善盈利模式的實際舉措。不過,也有業(yè)內人士對收費閱讀的方式是否能被市場認可持懷疑態(tài)度,同時,《人民日報》數字版的收費運營,可能會引發(fā)收費閱讀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其他傳統媒體數字版的收費行為。

        專家觀點

        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 喻國明

        這是一次有益的創(chuàng)新

        報紙通過網絡收費是對保護知識產權的一種方式。最主要的是《人民日報》作為我國發(fā)行量名列第一的黨報,所以,基本上不存在讀者流失的問題。這種電子報的方式一旦成功推廣,在傳統媒體的發(fā)行模式、盈利模式等都是有益的創(chuàng)新。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系教授 展江

        市場化報紙可以這樣做

        《人民日報》作為一份靠行政撥款創(chuàng)辦的報紙,它的費用都是來自納稅人的錢,主要的功能是宣傳,不是一份市場化的報紙,他采取這種方式改善盈利模式,是可以討論的。但對于市場化的報紙來說,采取這種方式當然是無可厚非的。

        人民網總裁 何家正

        目前還只是一種嘗試

        我們這次實行對電子報付費閱讀也不完全是從經濟方面考慮的,經濟收入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這在目前還只是一種嘗試,包括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等方面的嘗試,我們要通過這種嘗試,慢慢改變以往人們網上看報就一定是免費的習慣。

        人民日報社河南分社采編部主任 曲昌榮

        電子報收費是自信表現

        《人民日報》一直堅持在市場競爭中提升價值,數字版收費有助于增加報社的收入,同時減輕對報紙發(fā)行的沖擊,而且也是一種自信力的表現。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