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本頁位置: 首頁財經中心財經頻道

      稀土產業(yè)如何做大做強 專家呼吁提升產業(yè)鏈價值(2)

      2010年11月16日 09:07 來源:中國財經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雖然“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但由于宏觀調控不當,這一技術被過分推廣,導致中國稀土分離企業(yè)遍地開花,在世界電子、激光、超導等高科技產業(yè)規(guī)模呈幾何級數(shù)增長的情況下,中國的稀土價格并未水漲船高。據(jù)統(tǒng)計,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了約10倍,平均價格卻被壓低到當初價格的六成左右。以2009年氧化鈰的出口價格為例,每噸不過1.4萬元—1.6萬元人民幣,折合每公斤不到16元,被譏為“豬肉價”甚至“泥土價”。

        “我們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是成功的,但沒有使我國稀土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蔽覈跋⊥林浮、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教授惋惜地說。

        我國于1972年開始稀土串級萃取理論及新工藝的研究,目前我國的稀土分離技術在世界已經遙遙領先,許多國家如果想要進行稀土分離,都必須購買我國的技術。然而,在儲量最多、分離技術最先進的中國,卻并沒有取得稀土的定價權。走私、外國囤貨、國內開采權的混亂等,都導致我國部分喪失了稀土定價權。

        同時,中國科學家缺乏專利意識,沒有意識到利用專利權來限制私營企業(yè)對稀土的開采,導致稀土行業(yè)惡性競爭。上世紀70年代,中國稀土分離技術成為世界領先技術之后,并沒有申請專利,全國地方企業(yè)和私營企業(yè)看到稀土分離有豐厚的利潤,紛紛建廠,達到100多家,生產稀土的能力達到15萬噸,而全世界的需求量只有10萬噸,供過于求,把稀土價格壓低到1985年的水平以下。1995年至2005年這10年間中國稀土產業(yè)由于廉價出口而損失的外匯達到近百億美元!跋⊥敛皇峭粒瑓s真的賣出了土價錢!焙芏鄻I(yè)內人士痛心疾首地表示。

        行業(yè)發(fā)展呼喚規(guī)范管理

        為防止這一不可再生資源過度開采以及濫挖濫采對環(huán)境造成的嚴重破壞,中國近年對稀土礦開采行業(yè)加強了整頓和治理工作。經過整頓,淘汰落后產能,使稀土廠由100多家減少至20個,通過統(tǒng)購統(tǒng)銷和資源整合等手段,在我國稀土資源的三大儲地內蒙古包頭、江西贛州和四川冕寧,形成了像包鋼稀土、贛州稀土礦業(yè)和江銅稀土這樣的主導礦山企業(yè),寡頭競爭的格局基本成型。

        對于稀土行業(yè)的未來發(fā)展,業(yè)內人士認為必須重視兩個問題:一是海外稀土重啟開采的挑戰(zhàn)。目前,我國以全球30%左右的稀土儲量供應了90%以上的需求,這種情況不可持續(xù)。隨著我國收緊稀土出口,稀土價格的快速上漲迫使美國、澳大利亞的一些礦山重啟開采計劃。

        “海外礦山開發(fā)有環(huán)境成本較高的劣勢,也有品位較高的優(yōu)勢。一旦其投產,價格競爭力不可小視!比招抛C券研究員汪華春認為。根據(jù)海外礦山的開發(fā)進度,未來2年國際稀土市場供應仍會比較緊缺,但到2013年行業(yè)格局有可能發(fā)生重大變化。

        二是對于稀土應用領域的重大突破性成果,國內深加工企業(yè)缺乏專利和自主知識產權,這將直接制約其市場競爭力。比如,我國的稀土永磁材料產量占全球的76%,但產值只占58%。相比之下,日本產量占21%,產值卻占38%。未來發(fā)展應著手改進生產條件,對稀土出口實行總量控制,增加品種,提高質量,提高出口創(chuàng)匯值,鼓勵稀土應用產品的出口!跋⊥临Y源雖然珍貴,但儲量畢竟有限。大家不要總盯著這點資源,要多在中下游搞研發(fā),才能提升我國稀土產業(yè)鏈的價值!睆埌参暮粲。劉燁

      參與互動(0)
      【編輯:宋亞芬】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