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家電以舊換新 今年拉動消費1250億——中新網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福利精品免费,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b id="kjewv"><legend id="kjewv"></legend></b>
<cite id="kjewv"></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汽車新聞
        汽車家電以舊換新 今年拉動消費1250億
      2009年08月14日 09:17 來源:上海證券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曾曉安13日指出,汽車、家電的以舊換新與汽車下鄉(xiāng)、家電下鄉(xiāng)一起構成了擴大汽車和家電消費的政策體系,是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措施,可以有效地發(fā)揮財政倍數效益,擴大消費需求。

        “專家預測,以舊換新09年可帶動汽車消費100萬輛以上、家電500萬臺,拉動消費需求1250億元以上!痹鴷园脖硎。

        針對今年5月份出臺的汽車、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曾曉安在中國政府網進行的在線訪談中發(fā)表上述觀點,財政部、商務部、環(huán)保部等部委官員參加訪談。

        有效擴大消費需求

        曾曉安表示,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出口沖擊較大,經濟要實現平穩(wěn)較快增長必須擴大內需,尤其要拉動消費。汽車和家電以舊換新和汽車下鄉(xiāng)、家電下鄉(xiāng)一起構成了擴大汽車和家電消費的政策體系,是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措施,可以有效地發(fā)揮財政倍數效益,擴大消費需求。

        “汽車家電以舊換新有利于節(jié)能減排,有利于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擴大就業(yè),可以說一舉數得。”曾曉安指出。

        從消費者角度,舊汽車、家電可以賣出,新汽車、家電產品能節(jié)約節(jié)電,增收節(jié)支,而且提高消費的檔次。從企業(yè)角度,可以有效彌補由于出口下滑的市場份額。

        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司長常曉村表示,家電、汽車以舊換新對于消費有極大促進作用,事實上西方一些汽車生產和消費大國,面對金融危機也紛紛采取了以舊換新的政策。上個月美國實施汽車以舊換新,7月份實現汽車銷售99萬輛,達年內最高點。德國實施該政策后,上半年消費汽車220多萬輛。

        “每年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等家電報廢將近9000萬臺,通過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可以大大促進消費,也可以促進我們國家循環(huán)經濟的發(fā)展!鄙虅詹可藤Q服務管理司司長邸建凱表示。

        財政支持資金下達近半

        針對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承擔資金下達任務如何分配的問題,曾曉安表示,中央財政2009年安排了70億元資金,用于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其中汽車以舊換新50億元、家電以舊換新20億元。

        地方政府如果調整黃標車補貼標準,提高標準所需資金由地方財政安排。家電以舊換新補貼地方承擔20%部分,共5億元。

        “也就是說,汽車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執(zhí)行期間中央和地方財政安排資金至少在75億元以上。如果把地方提高黃標車補貼標準算進來,資金規(guī)模會更大。”曾曉安表示。

        曾曉安表示,中央財政安排的汽車以舊換新補貼資金,按規(guī)定的補貼標準對地方實行包干,已根據各地黃標車保有量等因素預撥了20億元。中央財政安排的家電以舊換新補貼資金,已根據地方廢舊家電存量、拆解能力等因素預撥了15億元。兩項合計,中央財政已預撥汽車家電以舊換新補貼資金35億元,占到預算安排資金的一半。

        重點防止舊汽車、家電流入社會

        常曉村表示,防止“以舊換新”的報廢車輛和舊家電再次流入社會,是有關部門監(jiān)管的重點。

        常曉村指出,如果一輛汽車報廢,領了補貼,又重新到市場,以舊換新的目的沒達到,財政的資金也白拿走,新車也賣不出去了,也不能引導消費,所以有關部門應該加強監(jiān)管。這需要多部門的協(xié)調作戰(zhàn)。

      【編輯:陳鑫
        ----- 汽車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